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悲

发布时间:2021-08-16 16:24
   悲,是杜诗之中最为常见且内涵深刻的一种情感,历代学者之述评,亦对此有所谈及。杜甫暮年流寓夔州,饱受生活之苦、流离之悲、故友之别、家园之痛,可谓穷于其生而悲于其心。故夔州诗中,诸多悲愁交织,形成了此一时期作品之中的基本内容与风格。夔州诗构成了杜诗中悲的重要内容,因此能否深刻理解认识夔州诗中的悲,是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杜诗内容、情感的关键。有鉴于此,笔者以夔州诗中的悲为研究切入点,重点讨论夔州诗中悲的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这种情感的传递所造成的文化影响。对于夔州诗中的悲研究,笔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即从对文章中基本的概念阐释、夔州诗中悲的创作论以及夔州诗中悲的接受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为夔州诗论。本章主要是对夔州诗的基本概念以及杜甫在夔州的行实进行论述,并进一步阐述夔州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心理背景。第一节夔州诗部分,对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夔州诗进行基本定义,从时间、注本方面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为夔州行实略论,主要通过对诸多对杜甫夔州行实记载的文献的对比与分析,确立杜甫在夔州的基本行实。第三部分为杜甫夔州心态解析,明确杜甫在夔州的创作心理背景。第二章为夔州诗中悲的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分析夔州诗中所表现的悲的内容。此章由四节构成,分别为“悲暮年衰病,矢志难酬”、“悲故友多亡,栋梁之失”、“悲乱世哀鸿,民生多艰”、“悲此生飘零,故园苍茫”,此四点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夔州诗中悲的内容主体。每一节中,先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阐述不同悲形成的原因以及内容表现。再依以类相从的基本原则,列举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从中总结出此类作品所表达的共同内容与情感内涵。此外,笔者还在此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种内容所形成的文化内涵以及这种内涵带给时代的一种文化影响。第三章为夔州诗悲的表现论。本章立足于夔州诗中的悲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为基本的立足点,通过总结杜甫在夔州诗中所运用的诸多展现悲的表现手法,认为杜甫在夔州诗中对悲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孤独形象的刻画,古今人物的交互,悲凉意象与意境的选用。因此本章立足于此三点,分别为第一节“孤独形象的刻画”,第二节“历史时空的共鸣”,第三节“凄冷意境的构建”。第一节“孤独形象的刻画”,重点论述杜甫在悲的表现中所塑造的孤独者的形象,这种孤独从两个方面展现,其一是其自我孤独者形象的塑造,其二是其于夔州诗中自我孤独的渲染。第二节“历史时空的共鸣”,则从历史人物与诗人之间的二元交互,借古人而抒今人之感。本章主要通过杜甫在夔州诗中运用诸葛亮、宋玉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在咏叹古人悲情的同时,亦是为自我的悲情而吟咏。在这种古今交汇之中所抒发的悲,更具有历史的厚重之感。第三节“凄冷意境的构建”,通过对夔州诗中杜甫构建悲凉意境所常用的意象的分析,认为在夔州诗中,杜甫多以“秋”“月”“雨”等诸多意象描绘凄冷的意境,抒发内心的悲凉之情。第四章为夔州诗悲的影响论。从杜甫在夔州诗中的悲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去探讨这种情感意识所产生的杜甫人物形象的构建以及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第一章从悲慨的角度着眼,认为夔州诗中的悲具有向死而生的文化内蕴及力量。第二章从悲壮着眼,认为夔州诗中的悲表现出了一位文人执着的理想坚守,具有一种强大的信仰之力。第三章着眼于悲悯情怀,认为夔州诗中不仅表现了一位儒者己饥己溺的情怀,更是儒者情怀在一个时代的振兴与复归。
【学位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夔州诗论
    第一节 夔州诗
    第二节 夔州行实略论
    第三节 杜甫夔州心态解析
第二章 夔州诗悲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悲暮年衰病,矢志难酬
    第二节 悲故友多亡,栋梁之失
    第三节 悲乱世哀鸿,民生多艰
    第四节 悲此生飘零,故园苍茫
第三章 夔州诗悲的表现方式
    第一节 孤独形象的刻画
    第二节 历史时空的共鸣
    第三节 凄冷意境的构建
第四章 夔州诗悲的文化内蕴
    第一节 向死而生的生命感慨
    第二节 理想坚守的悲壮情怀
    第三节 己饥己溺的儒者垂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晖;;杜甫夔州诗创造心态窥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葛景春;;杜甫怀乡忧国的思想情结[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绍晶;论杜甫诗歌的儒学品格[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4 邓小军;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袁仁林;;杜甫寓夔故居考[J];杜甫研究学刊;1983年01期

6 刘真伦;;杜甫夔州高斋考[J];杜甫研究学刊;1989年04期



本文编号:2812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2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