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第七天》看余华对外来文学影响的创造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1-07-12 05:02
  余华是当代重要的先锋派作家,他积极吸收外来文学影响并加以创造性转化,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叙述风格,其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更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拟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方法,以《第七天》与外来文学影响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作品已有评析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系统梳理《第七天》对外国文学影响的创造性转化。第一章主要分析《第七天》在时序安排方面,以“七天”(七章)形式对《旧约·创世记》所作的创造性转化。此“七天”(七章)和《圣经》创世七天存在着意义对应,但却是借“创世”的形式写“灭世”,于戏仿、颠覆之中传达出强烈的现实批判力度;小说更虚构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来取代基督教之“天堂”,为陷入绝境的穷苦人寻找精神出路,体现了深切的现实关怀与悲悯之情。第二章主要分析《第七天》在空间叙事方面对于《神曲》的借鉴和化用。与《神曲》中的“三界”相仿,《第七天》中也存在多重空间;围绕这些空间所展开的情节,即主人公游历死后世界的故事形式,和但丁的“三界”游历之路也有相似。并且两部作品都是借助叙述者之口反映现实社会,达到批判现实、鞭挞罪恶的目的。第三章主要分析《第七天》在写作手法方面对罗伯格里耶...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思路
    二、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1、《第七天》所引发的小说与新闻互文关系研究
        2、《第七天》叙述艺术研究
        3、《第七天》思想主题研究
        4、《第七天》与余华创作演变轨迹研究
        5、《第七天》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 :《第七天》时间安排对《创世记》的创造性转化
    一、《第七天》与“创世七天”的对应关系
        1、创世前三天的对应
        2、七天内部对应与生前死后对应
        3、“创造性转化”与得失
    二、“灭世”中的“创世”
        1、对“创世”神圣含义的颠覆
        2、对“死无葬身之地”传统含义的颠覆
        3、“死无葬身之地”的创世含义
第二章: 《第七天》空间结构和叙事策略对《神曲》的创造性转化
    一、叙事空间和情节结构的创造性转化
        1、多重空间
        2、“游历”的情节
        3、“现实世界”与“地狱”的对应即其他空间结构分析
    二、叙事策略的相似
        1、“线性结构”和“框架结构”相统一
        2、多重故事并置与“散点叙事”
第三章: 《第七天》对罗伯格里耶“物化描写”的创造性转化
    一、“新现实”与“新形式”:对于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共识
    二、“人物道具化”:对“物化描写”的创造性转化
        1、“物化描写”与“自我客体化”
        2、人物骨骼化,景物有灵化——从“以物喻人”到“以人喻物”
        3、“骨骼人”形象与平等主题的传达
        4、“物化描写”与“亡灵视角”中的现实
    二、创作诉求:以“去意义”的写作态度表达现实荒诞感
        1、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
        2、以亡灵叙述还原“真实”
        3、以“选择”表达对待现实的态度
第四章: 《第七天》中“亡灵视角”对《佩德罗·巴拉莫》的创造性转化
    一、从“死亡叙事”到“死后叙事”
    二、“亡灵视角”与《佩德罗·巴拉莫》
        1、《佩德罗·巴拉莫》对余华创作《第七天》的影响
        2、生死界限分明——对《佩德罗·巴拉莫》的创造性转化
    三、“亡灵视角”的神话依据
        1、阿兹台克神话与《圣经》创世神话
        2、《第七天》对“天堂”和“安息”的否定
    四、以死写生——荒诞的形式与真实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与《第七天》的生死叙事[J]. 杨敏.  名作欣赏. 2017(30)
[2]阴阳两重天 情溢两世界——浅谈余华《第七天》中的真情[J]. 贾娜.  名作欣赏. 2017(05)
[3]余华《第七天》中的荒诞性分析[J]. 邹亚群.  大众文艺. 2016(19)
[4]浅析余华小说《第七天》的叙事结构[J]. 毕道慧.  美与时代(下). 2016(06)
[5]现实地狱与死后天堂:余华《第七天》中的两个世界[J]. 林嘉欣.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04)
[6]试论余华《第七天》中“爱”的书写[J]. 郑婷尹.  学理论. 2015(24)
[7]《第七天》中的四个世界[J]. 赵海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02)
[8]一种艺术的两种消亡——余华《第七天》的一种解读[J]. 汪贻菡.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9]《佩德罗·巴拉莫》视野下的《第七天》批评[J]. 费团结.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余华的“神曲”式想象——解读《第七天》[J]. 杨佳.  名作欣赏. 2014(26)

硕士论文
[1]《第七天》的亡灵叙事论[D]. 丁婷婷.广西师范学院 2015
[2]“死亡叙事”视野下的余华小说人物形象论[D]. 吴志亮.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3]蜕变的先锋与困惑的现实[D]. 陈曦.吉林大学 2013
[4]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D]. 李丽.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9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79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