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钱惟善《江月松风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23:12
  钱惟善,字思复,号心白道人,在元末与众多文人学士都有交往,与杨维桢、陆居仁并称三高士,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江月松风集》由钱惟善于元末亲自编订,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多次辑补、刊印,版本驳杂,内容纷歧,目前尚未有系统化的整理。通过研究该诗集,有助于梳理版本的演变过程,厘清诗集的辑补情况;也有助于考察钱惟善的交游情况,补充其生平事迹,丰富元末文学生态圈资料;还有助于探究元末文坛风貌,探讨元末文人处境与心态,分析钱惟善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考证《江月松风集》的版本,介绍目前存世的16个版本的情况,分析版本之间的异同,梳理版本源流与系统,揭示出后人补遗中存在舛误与疑问的篇目。第二章考察钱惟善的交游圈,以《江月松风集》为主,以《元史》《元诗选》《元史类编》、方志为辅,统计其交游对象,罗列出可考与暂不可考的人员。制作交游对象统计表,分析钱惟善交游的特点,研究其身处的两个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圈。第三章研究《江月松风集》的内容和思想,将钱惟善的作品根据题材划分,统计其不同题材作品的数量,进一步分析创作的背景,作品的内容、手法、风格,蕴含的思想感情。第四章探讨元末文坛风貌...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月松风集》版本考证
    第一节 存世版本叙录
    第二节 版本的源流与系统
    第三节 篇目的舛误与存疑
第二章 钱惟善交游圈考察
    第一节 可考与暂不可考对象
    第二节 交游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 钱惟善身处的文学圈
第三章 《江月松风集》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送别诗中的眷念之情
    第二节 酬赠诗中的怡悦之趣
    第三节 燕游诗中的闲适之意
    第四节 题画诗中的幽雅之乐
    第五节 咏怀诗中的隐逸之思
第四章 钱惟善与元末文坛
    第一节 元末文坛与文人
    第二节 钱惟善诗歌艺术特色
    第三节 后世评价探析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钱惟善生平事迹若干问题献疑[J]. 黄仁生.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5(01)
[2]元代诗坛的题画之风[J]. 查洪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3]杨维桢与元末西湖竹枝酬唱[J]. 王辉斌.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4]论玉山雅集与铁雅派的关系[J]. 谷春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5)
[5]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与特点[J]. 王辉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6]钱惟善及其诗歌创作考论[J]. 唐海燕,刘飞.  宿州学院学报. 2010(03)
[7]玉山雅集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其诗学意义[J]. 左东岭.  文学遗产. 2009(03)
[8]钱惟善与《浙江潮赋》及段家桥[J]. 史铁良.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9]试论元末“古乐府运动”[J]. 黄仁生.  文学评论. 2002(06)
[10]论铁雅诗派的形成[J]. 黄仁生.  文学遗产. 1998(05)

博士论文
[1]元末明初吴中文人群体研究[D]. 李茜茜.复旦大学 2014
[2]竹枝词发展史[D]. 孙杰.复旦大学 2012
[3]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 崔志伟.上海大学 2011
[4]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D]. 王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5]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D]. 吴志坚.南京大学 2010
[6]玉山雅集研究[D]. 谷春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7]元代诗学研究[D]. 云国霞.四川大学 2007
[8]元末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D]. 彭茵.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明代杭州府作家研究[D]. 谢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元代江南的道士与文士[D]. 王方.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元明事类抄》及其部分元代史料考略[D]. 郭玲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4]曹溶鉴藏研究[D]. 陆一中.中国美术学院 2013
[5]元代江浙行省乡试初探[D]. 尹芳芳.浙江师范大学 2012
[6]西湖竹枝词之研究[D]. 章微微.浙江工业大学 2009
[7]顾瑛与玉山雅集研究[D]. 李晓航.中南大学 2008
[8]元末明初杭郡文人集群研究[D]. 朱传季.浙江大学 2007
[9]顾瑛生平、雅集、交友研究[D]. 张玉华.暨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8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28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