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曹魏奏议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7:11
  中国古代奏议文源远流长,作品丰硕,不仅是经国之枢机,亦为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时间线索,将曹魏划分为建安时期、黄初到景初、正始到景元三个部分,通过对曹魏时期奏议文具体作品的分析,结合具体历史事件,研究曹魏不同时期奏议文内容的差异,探讨奏议文风格的演变,并且总结曹魏时期奏议文的成就与影响。绪论部分首先明确曹魏奏议文的研究意义。其次讨论曹魏奏议文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古代奏议文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缺乏整体性的梳理,现代学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奏议文的归属、文体类别与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论述本文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一章从奏议文演变的历史视角出发,对曹魏之前奏议文的发展历史做出梳理,将不同的文体进行辨析,就奏议文的源流展开探讨。先秦时期是奏议文的萌芽时期,秦朝“改书曰奏”,奏议制度得以确立。两汉时期奏议开始由制度向文章转变。在此过程中,奏议文逐渐发展出了章、表、奏、议等不同的文体。最后通过对奏议文源流的讨论,分析《尚书》与《春秋》对奏议文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文献本身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研究曹魏时期奏议文的思想内容。文章通过将不同时期的奏议文进行比对,...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奏议文演变与文体辨析
    第一节 先秦两汉“奏议”的演变历史
        一、先秦时代——奏议文的孕育
        二、秦汉——奏议制度的确立与奏议文的形成
    第二节 先秦两汉奏议文名目辨析
        一、“章”与“表”
        二、“奏”与“议”
    第三节 奏议文之溯源
第二章 曹魏时期奏议文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节 建安时期曹魏群臣奏议
        一、对外征战
        二、谢恩与表功
    第二节 黄初到景初时期曹魏群臣奏议
        一、礼乐祭祀
        二、对外战争
        三、发展民生
        四、教化选才
    第三节 正始到景元时期曹魏群臣奏议
        一、平蜀据吴
        二、内诛叛逆
    第四节 以曹魏复议肉刑为例
第三章 曹魏时期奏议风格以及变化原因
    第一节 三种文风的主要内容
        一、刚劲质朴,清峻质畅
        二、篇制高华,文采彬蔚
        三、语清句畅,务虚避实
    第二节 变化原因
第四章 曹魏奏议文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文章体式——从疏散成文到骈俪华美
    第二节 音韵——从自然协畅到气韵初显
    第三节 修辞——从简单质朴到灵活穿插
    第四节 以曹植奏议文为例
结语
附录 :曹魏奏议文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奏议文体的源流演进及发展分期[J]. 武建雄.  东方论坛. 2017(05)
[2]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J]. 王勇.  学术交流. 2017(03)
[3]从《魏名臣奏议》看魏晋文学的新变[J]. 任子田,王小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4]中国古代奏议文的文学研究价值[J]. 仇海平.  学理论. 2010(31)
[5]奏议类文体[J]. 吴承学,刘湘兰.  古典文学知识. 2008(04)
[6]“书”“疏”“上书”辨析[J]. 胡元德.  语文建设. 2008(05)
[7]试论公文文体演变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方式[J]. 丁晓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4)
[8]奏议渊源略论[J]. 王启才.  文学遗产. 2006(06)
[9]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J]. 吴承学,陈赟.  学术研究. 2006(01)
[10]对曹操公牍文的人本透视[J]. 张兰花.  求索. 2005(09)

博士论文
[1]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 仇海平.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D]. 王启才.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东汉中后期奏议文研究[D]. 尚晓静.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东汉后期奏议研究[D]. 韩雅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三国奏议研究[D]. 范佳.四川师范大学 2005
[4]魏晋南朝骈体公牍文研究[D]. 谭玲.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7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77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