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研究 ——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发布时间:2021-09-04 12:54
  儒之集大成者,孔子为首;墨之集大成者,首推墨子。杂家的集大成者,有《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淮南子》是诸子学术发展到汉代的总结性作品,是诸子时代终结之时的余响。刘安,是宗室子弟,是继文信侯后著书立说之诸侯,却又不同于出身于商贾之家的文信侯。刘安著述《淮南子》内外篇多篇,一方面体现其文学修养之高深,一方面呈现宗室子弟治理国家的宏伟目标。刘安以谋反罪名累其室家,真实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最终消逝在历史的篇籍之中,现可考《淮南子》可以看出刘安的用心及刘安所在时代的印记。本文选取《淮南子》中对儒墨形象的塑造来观儒墨两家在汉初的命运及看《淮南子》自身的思想总结性及文学创造性等特点,兼与《庄子》《韩非子》等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以发展的眼光看儒墨形象之变迁与定型。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四章)两大部分。绪论,主要是对《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研究现状的分析来说明《淮南子》与儒墨关系的密切,并介绍研究之目的及意义、方法等内容。第一章《淮南子》中的儒墨形象(上):儒之形象。本章以《淮南子》中对儒家文献及儒家的评价为基点,整理《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如孔子本人、孔子弟子群像等,兼与《庄子》《韩非子》等相关文献比较,看...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淮南子》中的儒墨形象(上):儒之形象
    第一节 《淮南子》中对儒的引用
        一、对儒家文献典籍的援引
        二、对儒家思想的直接评述
        三、对儒家相关人物的评价
    第二节 《淮南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淮南子》中对儒家仁义礼乐的评判
        二、《淮南子》对儒家思想的承传
    第三节 《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一、《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比较
        二、《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韩非子》中的孔子形象之比较
        三、《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
第二章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下):墨之形象
    第一节 《淮南子》中对墨的引用
        一、对墨家典籍的援引
        二、对墨家思想的直接评述
        三、对墨子其人及事迹的评价溯源
    第二节 《淮南子》对墨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非墨”
        二、《淮南子》对墨家主要思想的继承
    第三节 《淮南子》中的墨子其人——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一、《庄子》中的墨子形象
        二、《韩非子》中的墨子形象
        三、《淮南子》中的墨子其人
第三章 《淮南子》中的儒墨并称考
    第一节 “儒墨”(孔墨)并称溯源
        一、先秦诸子典籍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二、汉初典籍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第二节 《淮南子》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一、《淮南子》中的“儒墨”并称
        二、《淮南子》中的孔墨并称
    第三节 “儒墨”(孔墨)并称的意义
        一、儒墨及孔墨并称的囿别
        二、文学史上的意义
        三、历史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节 《庄子》《韩非子》《淮南子》三家形象的区别
    第二节 《淮南子》儒墨形象塑造的文学性特征
        一、多重高大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多种环境下的人物形象定位
        三、多种手法下的人物形象表现
    第三节 《淮南子》儒墨形象塑造的文化意义
        一、诸子学派的自我批判与融合
        二、文化的交融带来的“杂家”化
        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初官学重建下的孟子学——论《淮南子》对孟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J]. 高正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2]论《淮南子》中的儒学批判[J]. 李秀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3]论墨家政治思想对《淮南子》的历史影响[J]. 高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4]21世纪《淮南子》与先秦诸子关系研究综述[J]. 方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论《淮南子》的墨子观[J]. 高旭.  管子学刊. 2013(01)
[6]墨家与诸子十说[J]. 刘士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7]《淮南子》视野中的孔子形象[J]. 王效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8]《淮南子》所见之墨家[J]. 王效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9]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J]. 钱荣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淮南子》与西汉大一统[J]. 康桂英,高旭.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周叶君.安徽大学 2012
[2]庄子对儒家的回应[D]. 左国毅.复旦大学 2011
[3]《淮南子》与先秦诸子承传考论[D]. 朱新林.浙江大学 2010
[4]神仙与阴阳[D]. 李建光.武汉大学 2010
[5]《淮南子》道论探微[D]. 刘爱敏.山东大学 2006
[6]刘安与《淮南子》[D]. 漆子扬.西北师范大学 2005
[7]《淮南子》研究[D]. 孙纪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4
[8]《淮南子》研究[D]. 马庆洲.北京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淮南子》文本的时空观念研究[D]. 艾杨柳.西南大学 2013
[2]《淮南子》文本引用情况研究[D]. 胡铃凤.西南大学 2012
[3]杂家内涵研究[D]. 宋文婕.西南大学 2012
[4]《淮南子》、《史记》孔子论[D]. 刘慧源.安徽大学 2012
[5]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D]. 陈莹.北京大学 2011
[6]论《淮南子》对诸子思想的继承和批判[D]. 殷素仪.安徽大学 2010
[7]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D]. 杨栋.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诸子叙事研究[D]. 薛秀艳.西南大学 2007
[9]《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孔子观之比较[D]. 马文戈.曲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83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83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