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海子神话”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5 09:32
  海子自杀的震动效应巨大,一时之间,他声名大噪,产生了在世时所不可能有的广泛影响,引发了一轮轮的诗歌热、出版热和文化热。赞颂他“神性”的文章层出不穷,在消费语境下,海子被视作诗歌的象征,甚至被神化为圣人。“海子神话”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内涵远远超出海子及其诗歌文本本身,而与诗歌的边缘化处境、社会转型和消费语境紧密相连。本文拟针对“海子神话”进行研究,从诗人的生前知名度和逝后文学圈与社会的热情呼应来还原海子神话的诞生过程,并且深入海子的诗歌文本,从诗学理想、浪漫主义抒情和精湛的诗艺三个方面分析海子神话经久不衰的内在因素。同时,文化事件的产生往往与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本文第三部分就着重探究神话生成中这两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从政治风潮在死亡事件上的投射、对八十年代文学精神的怀旧和复杂的“围观”心态来厘清知识分子在“海子神话”建构上的巨大作用;而在消费语境下,海子诗歌烈士和心灵赤子的形象又被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进行了折射与放大,传媒、文学爱好者和广告商对海子的形象各取所需,海子既是“诗与远方”的象征,又以这种形象被深深卷入了消费文化中。透过“海子神话”建构起来的层层镜像,真正的海子是不存...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海子神话”的诞生始末
    第一节 生前的知名度
    第二节 死亡的“契机”:大范围流传
        一 文学圈的热情呼应
        二 社会与官方的认可
第二章 诗学价值:神话生发的土壤
    第一节 神性之基:崇高的诗学追求
        一 诗歌核心:实体、太阳
        二 必经之路:大诗写作
        三 “神之子”:诗人身份的凸显
    第二节 雅俗共赏:独擎浪漫主义大旗
        一 对自然的发现与歌唱
        二 永恒的乡愁
        三 爱情的真挚与深情
    第三节 精湛的诗歌技艺
        一 直觉式的诗歌书写
        二 诗歌的“杂色”特征
        三 “歌诗化”的特征
第三章 时代的投射与放大
    第一节 文学知识分子与“海子神话”的构建
        一 政治激情的投射
        二 八十年代文学精神的集体怀旧
        三 心态“复杂”的自我言说
    第二节 消费社会的文化符号
        一 作为商品的诗歌
        二 文艺格调的彰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去魅:文化记忆幻象中的顾城与海子[J]. 鄢冬.  文艺理论研究. 2017(05)
[2]20世纪80年代的诗与情怀——由诗人海子的回望说起[J]. 于慈江,李北葵.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再论经典化历程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以诗人海子为例[J]. 王秀丽,黄晓东.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3)
[4]经典作家是本质的还是建构起来的——以诗人海子为中心的考察[J]. 王秀丽,黄晓东.  扬子江评论. 2017(02)
[5]大地、死亡、再生和祖国——海子诗歌与中国精神传统(三)[J]. 邵宁宁.  文艺争鸣. 2016(06)
[6]“知识分子写作”诗歌观念的提出与初步形成[J]. 周航.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7]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海子神话”[J]. 张伟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9)
[8]文学符号与语言神话:海子晚期长诗意义[J]. 董迎春.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03)
[9]诗人的主体性与诗人身份的变化[J]. 梁小静.  名作欣赏. 2013(07)
[10]“王在写诗”——海子与浪漫主义诗人的自我定位[J]. 李章斌.  文艺争鸣. 2013(02)

博士论文
[1]诗歌共时体的构建[D]. 陈国平.清华大学 2015
[2]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中国新诗民族性的建构之研究[D]. 刘长华.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中间代”诗歌研究[D]. 邵波.南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人类的大地—海子论[D]. 黄金丹.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身份游离与文化资本-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民间写作考察[D]. 卢山.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D]. 陈青山.华中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9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