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全面抗战初期抗战戏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03:34
  伴随着抗日战争产生的抗战戏剧,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有着特殊的文学形态。而全面抗战初期的抗战戏剧,其文学形态既不同于抗战戏剧前期,也异于抗战戏剧发展的中后期。数量上的激增、文学艺术形态上的宣传功利性、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联合等方面,都构成了本时期抗战戏剧的独特形态。本文选取全面抗战初期为时间范围,以本时期产生的大量戏剧作品为文本,来探讨这一年多时间内集中产生的抗战戏剧的独特面貌,进而对本时期的抗战戏剧进行系统、全面的建构,并逐步深入,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与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现象的脉络和基本形态出发,主要论述全面抗战初期抗战戏剧的产生过程,以及包括剧本和抗敌演剧队在内的规模与形式。第二部分从文本出发,依托数量众多的剧本,分析本时期抗战戏剧在“抗战救亡”的主题下,其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民众道路等方面的分化与连接,并发掘本时期抗战戏剧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手法,集中回答本时期抗战戏剧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部分一方面从政治层面与戏剧队伍层面所建立的双向“统一战线”,以及戏剧自身对时代要求的回应,来分期本时期抗战戏剧在数量上呈爆发式繁荣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剧作家在...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抗战戏剧的发展轨迹探析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抗战戏剧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对抗战戏剧发展进程的改变
第二章 全面抗战初期抗战戏剧的独特性
    第一节 “抗战救亡”下的戏剧冲突
    第二节 塑造战士的独特视角
    第三节 民众的道路:压迫中的反抗
    第四节 渲染力:情绪调动与悲剧力量
第三章 独特性背后的原因及启示
    第一节 统一战线:多方力量的集结
    第二节 政治宣传与戏剧艺术的平衡
    第三节 本时期抗战戏剧存在的问题及其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四年抗战”概念衍生的党史分期问题研究[J]. 邱潇,郑德荣.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7(04)
[2]1935-1937:文化生态转型与现代戏剧的成熟[J]. 王雪芹.  贵州社会科学. 2016(10)
[3]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艺政策的分与合[J]. 王爱松.  文学评论. 2015(05)
[4]民族认同、公民教育与抗战演剧——论熊佛西的抗战戏剧社会教育观[J]. 丁芳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道德重建与人格坚守——论抗战时期中国剧作家的道德叙事话语[J]. 张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9)
[6]“九一八”戏剧的发生学意义[J]. 刘瑞弘.  文艺争鸣. 2007(11)
[7]现代传媒与话剧文体的发生[J]. 马俊山.  江海学刊. 2006(01)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工作[J]. 吴珍美.  求是. 2005(14)
[9]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J]. 马俊山.  近代史研究. 2002(04)
[10]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J]. 崔莹.  历史档案. 1989(03)

博士论文
[1]意义与声音:1930年代中国话剧创作研究[D]. 王雪芹.南京大学 2012
[2]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 房芳.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抗敌演剧队与延安戏剧运动[D]. 吴双芹.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03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03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