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

发布时间:2021-09-23 08:26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的诗歌创作,是笔者对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诗歌活动和诗学理念的梳理与讨论。吴蔚光、孙原湘相继主持了乾嘉之际的虞山诗坛,此时性灵诗风最受推崇。道光九年(1829)孙原湘去世,这标志着虞山诗坛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虞邑诗人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民生苦难及自身不幸遭际的诗歌。同治、光绪与宣统三朝,同光体风靡诗坛,虞邑诗人仍然坚守清初“虞山诗派”的诗学传统。特别是在光绪末年,张鸿等人组织了吴下西昆派,他们以诗笔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与时代。受“诗界革命”和“革命诗潮”的影响,此期的虞邑诗人也有从事新诗创作者,更有加入革命团体的革命诗人。民国时期,虞邑的宗唐派诗人开始向其他诗派寻求新路,但他们不忘汲取清初“虞山诗派”的诗史精神,以诗歌关注社会时事与民生疾苦。虞邑文人十分重视乡邦文化,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助益地域诗学的发展。虞邑诗人对凝结着钱谦益精神的红豆特别关注,他们创作了大量红豆题材的诗歌。藏书、读书、文学创作更是相互促进,他们将藏书活动引入诗歌,充实了诗歌题材。糅合了诗、书、画艺术之长的题画诗,则丰富了本邑诗学图景。有清以来,虞邑地域文化繁盛,这为晚...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二、课题名称的范畴界定及学理依据
    三、本课题的学术研究回顾
    四、既往研究成果的反思
    五、研究内容概述
上编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的形成
    第一章 晚清民国虞山诗人的诗学思想演进
        第一节 道咸时期虞山诗坛:“性灵”风落潮与“虞山诗派”回春
            一、延续、修正孙原湘的性情说
            二、承继清初虞山诗派
            三、虞山诗人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的现实书写
        第二节 同光宣时期虞山诗人对宗宋祧唐及宗唐诗学传统的坚守
            一、承继钱谦益宗宋祧唐的诗学思想
            二、与同光体异趣的宗宋诗人
            三、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虞山宗唐诗风
            四、光宣时期虞山诗坛的新诗接受者及革命诗人
        第三节 民国时期虞山诗人的诗史精神与诗学宗向新变
            一、虞邑诗人对钱谦益的尊崇
            二、宗唐诗人的诗学变化及革命诗人的诗风转变
            三、虞山诗人保存国粹的努力
            四、虞山诗人重视乡邦文化建设
    第二章 乡邦文化与晚清民国虞山地域诗学的发展
        第一节 虞山文人诗歌中的“红豆”意象——兼谈钱谦益在虞山后学中的接受进程
            一、芙蓉庄红豆与虞山文人的“红豆”情结
            二、虞山红豆诗歌的多样内涵
            三、民国时期虞邑文人引领的红豆研究热潮
            四、钱谦益在虞山后学中的接受过程
        第二节 藏书、读书与虞山文人的诗歌创作
            一、虞山藏书流派的形成及其特色
            二、藏书、读书、诗歌创作的相互促进
        第三节 诗画互动关系与虞山文人题画诗创作
            一、虞山画派的艺术特色及诗画的互动关系
            二、以人物情事为主的题画诗
            三、虞邑题画诗创作的家族性
            四、以画理阐诗学
    第三章 才媛、义庄、科举与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的形成
        第一节 才媛与文学世家网络的形成、延续
            一、文学夫妻
            二、母教与家学的传承
        第二节 义庄、家训与家族教育
            一、义庄为家族教育提供经济支撑
            二、家训为家族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节 科举与诗书之家
            一、科举:世家望族形成与维持的正途
            二、科举仕宦对诗歌创作既促进又制约的双重关系
            三、科举家族对晚清民国虞山地域诗学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章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的交互与呈现
        第一节 常熟家集的编刊及其文化意蕴——以对家集序跋为中心的考察
            一、晚清民国常熟家集的存目及其时间分布
            二、家集:家谱的另一种呈现形态
            三、晚清民国常熟家集的形态
            四、家集的主要内容:诗歌与试艺
            五、家集中的女性
        第二节 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存目、编选及其诗学特色
            一、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存目
            二、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编选
            三、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选诗特征
        第三节 结社酬唱活动盛况
            一、晚清民国虞山地区诗社简况
            二、晚清民国虞山地域文士联吟酬唱活动
            三、晚清民国虞山文士结社酬唱之风兴盛原因、特色及对地域诗学的贡献
下编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专题研究
    第五章 虞山诗坛“性灵诗风”的风靡与消解——以孙氏家族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 孙原湘与晚清虞山诗坛的演进
            一、虞邑文化与孙原湘诗学理念的形成
            二、孙原湘与吴蔚光诗歌创作理路的异同
            三、“性灵之风”与嘉道时期的虞山诗坛
            四、清末民初性灵诗风的消解
        第二节 孙雄诗学思想中的家学渊源——兼谈《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的编刊及选诗理念
            一、性情·诗史·忠孝——孙雄于孙原湘诗学思想的继承
            二、《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的刊印
            三、由《四朝诗史·甲集》论及孙雄的选诗理念
    第六章 杨氏家族的诗艺传承与诗学宗向变化
        第一节 晚清民国虞山杨氏家族行传、著述
        第二节 杨氏家族的诗艺传承——兼论杨沂孙诗作中的劫后记忆
            一、杨景仁:诗学陶、苏,诗风本色无雕琢
            二、杨希钰:诗近陶、苏、陆,诗风率直
            三、杨沂孙诗歌内容与诗学宗向
        第三节 清末民国杨氏家族诗学代表——力振唐音的杨圻
            一、杨圻研究综述及上图藏《江山万里楼诗钞》誊清稿本发掘
            二、杨圻宗唐趣尚
            三、杨圻诗学风格的转变
    第七章 翁氏家族的隆起及其在清末虞山诗坛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民国常熟翁氏家族的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翁心存早年的学习经历及其诗歌创作
            一、家庭教育与幕府生涯——翁心存早年的学习经历
            二、翁心存的诗歌创作
            三、翁心存对子女及虞邑后学的教育与提携
        第三节 从消遣到遮蔽:翁同龢诗歌创作的心理变迁
            一、翁同龢诗集的刊印及文献缺失
            二、“君亦能诗耶”:翁同龢居京时期的诗歌创作
            三、古籍的鉴赏、收藏活动与翁同龢的诗歌创作
            四、翁同龢晚年诗歌中的“庙堂”想象
    第八章 晚清民国虞山诗坛的“唐宋兼采”——以汪氏、钱氏、单氏家族为中心
        第一节 汪氏家族的学韩风尚
            一、汪氏家族的“状元诗人”
            二、汪佑南
        第二节 兼采众长、关注民生:虞山钱氏家族的诗学及诗艺
            一、钱氏家族的世袭及对钱谦益的追忆
            二、钱氏家族的诗歌创作
            三、钱育仁领导下的虞社
        第三节 晚清民国虞山单氏家族诗学研究
            一、诗法少陵与昌黎:康乾时期的单氏诗人
            二、兼采众家:晚清的单学傅与单良玉
            三、《海虞诗话》的编纂及其编选特色
    第九章 虞山文学世家的西昆风尚——以庞氏、张氏家族为中心
        第一节 庞氏家族的崛起及庞树阶“不专事色相”的西昆诗风
            一、庞氏家族成员的生平及著述
            二、积学励行与“贻安堂”庞氏的崛起
            三、虽尚西昆然更崇本色——庞氏家族的诗学实践与新变
        第二节 张氏家族的诗风演进与张鸿掀起的清末虞山西昆热潮
            一、张燮的藏书与写诗
            二、张定鋆
            三、伉俪情深的张蓉镜与姚畹真
            四、吴下西昆的旗帜——张鸿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第三节 清末民初吴下西昆的诗风演进、诗歌理念及其诗学成就
            一、“西砖酬唱”与清末吴下西昆诗风的兴起
            二、吴下西昆的诗歌理念及其兴盛原因
            三、以史入诗、以诗鉴史——吴下西昆的诗学特色及其艺术上的得失
    第十章 宗氏家族兼采众长与自抒机杼诗学路径的形成——兼论民国教授诗人宗威、宗白华
        第一节 虞山宗氏家族的源流世系与诗文著述
        第二节 承继家学与转益多师:晚清宗氏家族的诗歌创作
            一、吾家多闺秀,俱各擅文辞
            二、承继家学与转益多师
            三、宗氏家族的诗学主张
        第三节 传道授业、竞艳诗坛——民国宗威、宗白华的诗歌创作
            一、宗威的诗歌活动
            二、宗白华的旧体诗创作及其诗学思想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与“五四”:从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J]. 胡全章,关爱和.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9)
[2]钱仲联先生早期诗歌创作论[J]. 马卫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桑梓风雅、地方诗史与国家政教——论清代江苏郡邑诗话的价值变奏[J]. 倪晋波,佘志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4]论明清之际的比兴诗学——以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四家为例[J]. 黄卓颖.  文艺理论研究. 2017(05)
[5]清人焚稿现象的历史还原[J]. 罗时进.  文学遗产. 2017(05)
[6]清代江南女性阅读与家族书香传承[J]. 凌冬梅.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03)
[7]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J]. 陆胤.  学术月刊. 2017(02)
[8]明清海虞严氏家族诗人考略[J]. 李亚峰,张幼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9]常熟潘任家世渊源及生平著述考[J]. 张付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10]革命诗僧第一人——近代报刊视野中的黄宗仰诗歌[J]. 胡全章.  菏泽学院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晚清江苏诗歌史[D]. 杨曦.苏州大学 2017
[2]清代江南艺文家族研究[D]. 丁小明.苏州大学 2010
[3]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 王文荣.苏州大学 2009
[4]孙原湘诗歌研究[D]. 程美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D]. 米彦青.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新旧交替中的传统文人庞树柏研究[D]. 胡祥.苏州大学 2018
[2]沈汝瑾诗歌研究[D]. 王涛.苏州大学 2017
[3]归懋仪生平、交游及创作研究[D]. 苏珊影.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吴蔚光及其词研究[D]. 胡新华.西南大学 2016
[5]张鸿诗歌研究[D]. 陈达.苏州大学 2015
[6]汪荣宝诗歌研究[D]. 李晨.苏州大学 2014
[7]孙原湘、席佩兰夫妇诗歌研究[D]. 张星星.苏州大学 2013
[8]归懋仪及其诗词研究[D]. 王江东.西北师范大学 2013
[9]孙原湘交游与性灵派发展研究[D]. 董孟.扬州大学 2012
[10]翁同龢诗歌研究[D]. 王倩.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0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0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