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乐府文本的生成方式及其诗歌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28 02:42
  汉代乐府机关对四方歌谣的加工,总体上围绕"歌"与"诵"这两大功能展开,由此形成"传辞"与"传乐"两种方式、"乐辞"与"文辞"两大乐府文本系统。"乐辞"本主要作为音乐演唱的脚本,"文辞本"则以满足"夜诵"而生,后来成为文人阅读、传抄的案头本。无论"乐辞本"还是"文辞本"都不同程度地经过了加工和翻写,现存乐府"文辞本"的齐言化趋势与其适应"夜诵"要求的翻写有关。民间歌谣的书面化是汉乐府文体生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夜诵"则是书面化机制中的核心内容。汉魏文人在"诵读"语境中对乐府"文辞本"的传抄和翻写,带动了文人由"应歌"向"作诗"的转变,促进了汉魏五言诗的体式建构。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汉志》《隋志》对乐府歌辞著录的“二分”现象
    1.《汉书·艺文志》:歌诗著录分“六艺”与“诗赋”
    2.《隋书·经籍志》:歌辞著录分“经部”与“集部”
二、乐家“声辞杂书”与乐府“乐辞本”的生成
    1.“声曲折”的记声本
    2. 标注“曲式结构”的乐辞本
三、“采诗夜诵”与乐府“文辞本”的发生机制
    1. 以“观风”为宗旨的采诗活动与诗文本
    2.“夜诵”与民间歌谣的翻写
四、乐府“文辞本”的诗歌史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原理[J]. 赵敏俐.  文学评论. 2017(06)
[2]西汉甘泉祭祀仪式的文学影响——从“采诗夜诵”到甘泉诸赋[J]. 蔡丹君.  文学评论. 2016(02)
[3]周诗体式生成论:文化文体学的视角[J]. 李昌集.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7)
[4]论先秦时期的采诗与采乐制度[J]. 罗家湘.  中州学刊. 2011(01)
[5]“夜诵”考[J]. 向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6]关于刘宋“今鼓吹铙歌”《上邪曲》的研究[J]. 姚小鸥.  北方论丛. 2005(01)
[7]《歌录》考[J]. 喻意志.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02)
[8]“采诗夜诵”试释[J]. 叶晨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04)



本文编号:3411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11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