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范仲淹晚年交游述论

发布时间:2021-09-29 12:15
  在宋朝“举世重交游”的环境下,士子的交游选择可视为其心境的反映。范仲淹晚年创作的《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之精神被视为其品德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以及宋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最凝练的概括和表达。本文试以范仲淹晚年交游为据点,通过分析其晚年交游的对象、交游的文学表达方式,以了解其晚年的交游观及其对“先忧后乐”心境的深层理解和实际践行。范仲淹晚年交游类型大致为前辈名臣、同年同僚、后生晚辈三类,通过对范仲淹庆历五年(1045)前后交游作品的对比,可知其晚年交游对象大多为其相识已久、真诚以待终生的挚友。庆历五年(1045)至皇祐四年(1052)为范仲淹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被罢参知政事后依次出守邓州、杭州、青州,自认再无求取功名之机,此阶段的交游人群更多出于志同道合的选择,可视为范仲淹心境较真实的侧面反映。他择友唯贤,体现其对人才的爱惜与为国选材的政治自觉;他待友真诚,体现其感恩图报、情深义重的内涵本质;他公私分明,体现其公正忠君的为臣观及宽容温和的为人。与友人往来的书信、唱和的诗文乃至为友人撰写的碑志祭文都从各个角度体现着范仲淹晚年的心境。对于“忧乐观”,范仲淹有三层理解,一是处理天下“乐”与自身“乐...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阐释
第一章 范仲淹晚年交游对象
    第一节 范仲淹晚年交游对象的类型
    第二节 范仲淹晚年交游对象的特点
    第三节 范仲淹与交游对象的交游频率比较
第二章 范仲淹晚年交游的文学表达
    第一节 诗文唱和
    第二节 碑志祭文
    第三节 书信往来
第三章 范仲淹晚年的交游观与心境
    第一节 交游观
    第二节 心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阳修交游与文学考论[J]. 罗超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2)
[2]北宋张士逊交往考[J]. 罗耀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3]北宋杜集传播奠基者王洙行年考[J]. 吴琼,王兆鹏.  杜甫研究学刊. 2015(04)
[4]种世衡:范仲淹环州御西夏策略的践行者[J]. 康秀林.  西夏研究. 2014(02)
[5]北宋新儒学先驱范仲淹的佛道情结[J]. 汪国林.  船山学刊. 2011(02)
[6]范仲淹与富弼关系考[J]. 张希清.  中州学刊. 2010(03)
[7]李觏与范仲淹的交游及政治思想刍论[J]. 文娟,范立舟.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7)
[8]因心而友 唯才是举——从范仲淹与梅尧臣交游看其人格魅力[J]. 吴楠,边翠芳,王甜甜.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9]关于唱和诗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 巩本栋.  江海学刊. 2006(03)
[10]从范仲淹的交游看朋党之争[J]. 方健.  苏州大学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 崔延平.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范雍的政治生涯研究[D]. 孙谦.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欧阳修交游考[D]. 罗超华.四川师范大学 2015
[3]范仲淹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D]. 白红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北宋士风研究[D]. 刘兴亮.西北师范大学 2009
[5]张方平交游考[D]. 王雪艳.郑州大学 2008
[6]范仲淹主持庆州事略考[D]. 颜丙震.兰州大学 2007
[7]范仲淹交游及其赋作研究[D]. 田苗.吉林大学 2007
[8]韩琦交游考略[D]. 屠青.郑州大学 2003
[9]范仲淹交游考略[D]. 李迪.郑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13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13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