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南方”的重构与先锋的续航——兼论苏童《黄雀记》的文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23 17:36
  《黄雀记》被认为是苏童的"标签"之作,续写着"香椿树街"写作母题与重构"南方"叙事美学。与其以往青春成长主题小说相比,时代的变化、转折与青春成长叙事的钮结,是理解小说的关键。"丢魂"与"捆绑"具有高度的象征化和丰富的隐喻色彩,丢魂和碎片化的社会现实,仿佛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的心理症候和时代精神肖像。在原有写作母题和叙事美学基础上,苏童完成自我克服和超越而继续提供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较为清晰的情节线和反线性因果逻辑关系的叙事并呈,作家继续摸索自我与世界与现实的关系,意象密集、诗意的代入、破译图像而生的画面感等,共同生成无可言说的小说质地;以及建基于人性复杂性和突破公共文学观之上的作家的"自我放逐"文学观,与自由的"小说王国"的构建——都标示着作家先锋续航的写作能力和《黄雀记》作为经典作品的文学史意义。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香椿树街”写作母题与“南方”的重构
二、“丢魂”与“捆绑”,现实的隐喻
三、无可言说的小说质地
四、作家的自我放逐与小说的王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J]. 苏童.  扬子江评论. 2016(05)
[2]捆绑之后——《黄雀记》及阐释中的苏童[J]. 程德培.  当代文坛. 2014(04)
[3]苏童:重构“南方”的意义[J]. 张学昕.  文学评论. 2014(03)
[4]以象征的方式重新介入现实——论苏童《黄雀记》的文学史意义[J]. 徐勇.  文学评论. 2014(02)
[5]转型后的回归——从《黄雀记》想起的[J]. 王宏图.  南方文坛. 2013(06)
[6]我一直在香椿树街上[J]. 苏童.  长篇小说选刊. 2013 (06)
[7]假想的煎熬 对苏童《黄雀记》的一种解释[J]. 张定浩.  上海文化. 2013(07)
[8]回忆·想象·叙述·写作的发生[J]. 苏童,张学昕.  当代作家评论. 2005(06)



本文编号:3453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53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