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24 08:09
  伴随着构建新中国文化共同体宏大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已然生态和应然前景随之被摆上桌面。与此相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意味的述史方略,后发性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势必认同并尊重原生性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的"民族"史实。具体而言,外生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和法理约定,内应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方法论的倡导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拉动等,在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工程中协同发挥着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格局的综合激活效能。为维护中华民族文学史以及建基其上的文学史观的正态运行,确立并奉行选择配置、本体优先、经典入史、相对普适、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外生机制:民族情境与法理约定
二、内应机制:唯物史观、新方法论与重写文学史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深度养成的哲学基础。
    2.“新方法论”是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现代养成的方法论资源。
    3.“重写文学史”思潮是中华民族文学史观借势养成的重要推力。
三、护理机制: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述史原则
    1.选择配置原则。
    2.本体优先原则。
    3.经典入史原则。
    4.适度兼顾原则。
    5.相对普适原则。
    6.持续改进原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价值体系的思考[J]. 王卫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9)
[2]关于百年文学史入史标准的思考[J]. 丁帆.  文艺研究. 2011(08)
[3]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学史的体认与编纂[J]. 郎樱.  民族文学研究. 2007(04)
[4]论中国文学史的史观与分期、前沿问题[J]. 张炯.  文学遗产. 2004(02)
[5]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文学评论. 1985(05)



本文编号:3454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54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