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既问苍生,也问鬼神 ——石一枫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1-11-09 12:31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石一枫,是位地地道道的70后学院派作家,大学时期便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同为京派作家,石一枫对老舍、王朔有着很深的文化认同感,也分享着大体相当的历史记忆和写作资源。在《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我妹》等几部作品发表后,石一枫以其诙谐戏谑的语言、亦庄亦谐的风格、对青春成长爱情的描写,被冠上了“后王朔时代”的“新一代顽主”的身份。自2014年起,《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营救麦克黄》《特别能战斗》《心灵外史》几部作品的发表,石一枫主动回归传统,拥抱现实,敏锐地把握社会症结,并为同时代人发声,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这些作品中,他书写人物命运,呼唤道德良知,关注个人奋斗,揭露各种困境,并显示人文关怀,在人物的命运转圜、生存悖论、道德诘问中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显示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明确选题意义,对石一枫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研析。正文共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石一枫前期作品。以《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节节最爱声光电》《我妹》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为各式各样的顽主塑形,描写大院子弟的青春、爱情、成长,初看新奇,但缺乏...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春后遗症”式的“顽主”写作
    第一节 无所事事的多余人
    第二节 “在路上”的姿态
第二章 重构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第一节 底层青年的向上求索
    第二节 存在之艰,精神之殇
第三章 道德问题的终极追问
    第一节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第二节 道德观的阶级差异
    第三节 道德的双重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视域中的“平等”问题及解决路径[J]. 周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7(02)
[2]当下中国文学的一个新方向——从石一枫的小说创作看当下文学的新变[J]. 孟繁华.  文学评论. 2017(04)
[3]顽主·帮闲·圣徒——论石一枫的小说世界[J]. 王晴飞.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3)
[4]社会道德的理性呼唤——读石一枫中篇小说《地球之眼》[J]. 迟晓旭.  青年文学家. 2017(02)
[5]主观·信仰·先锋性——2016年中篇小说述评[J]. 贺绍俊.  小说评论. 2017(01)
[6]告别“青春后遗症”:石一枫近作论[J]. 夏楚群.  小说评论. 2017(01)
[7]思想力和小说的可能性——从石一枫、蒋峰看70后、80后小说[J]. 师力斌.  创作与评论. 2016(22)
[8]阶级融合的终极追问——论石一枫的中篇小说《营救麦克黄》[J]. 孙湘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9]谁该为人道主义买单?——读石一枫的《营救麦克黄》[J]. 沈金.  青年文学家. 2016(26)
[10]底层的“精神”幻象及其生产——论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J]. 黄文倩.  雨花. 2016(14)



本文编号:3485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85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