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余华小说的隐喻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9:27
  余华作为当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地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对其创作和作品的评论存在许多矛盾的现象和问题。首先余华创作是否是从先锋转变到现实主义,这个转变是转型还是回归,先锋派究竟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其次,余华及作品解读截然对立的两种声音,即肯定声音和批评声音;第三,在余华的作品和创作观念中,真实及真理都表现出明显的悖谬。正是对余华文学创作研究的纷繁、混乱现象促成了隐喻解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合法性。论文首先梳理并界定隐喻概念。隐喻分为本质不同的修辞学隐喻和诗学隐喻两种。修辞学隐喻是语词的借用,是一种修辞方式。诗学隐喻不是借用,而是语词、句子及篇章文本让事物浮现在眼前的摹仿。在名义上界定诗学隐喻的概念为:语词被借去的使用。“语词被借去使用”的含义是指语词离开字面的意义,去表达另外的意义;或者说某种意义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诗人通过某种相似性机制创制了隐喻词新的意义。论文在诗学隐喻的视域下对余华小说及其创作进行研究。其次,论文阐释余华创作观念的形成、内容、特点。一般认为余华的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即90年代前时期创作和90年代后时期创作。余华在前一时期的创作理念表现为述说内在真实、虚伪形式...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余华创作从“先锋”到“现实主义”转变的矛盾说辞
        1.1.2 余华文学研究中相对缺少的诗学隐喻理论角度
    1.2 研究现状
        1.2.1 余华及作品解读截然对立的分歧现象和问题
        1.2.2 余华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
        1.2.3 余华自己创作观念中呈现的真实和虚假等的二重性现象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余华创作问题隐喻理论研究路径的可能性和合法性
        1.3.2 余华创作问题隐喻理论研究路径的具体思路、方法及结构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立论的基础:诗学隐喻的概念解读、发展脉络及界定
    2.1 混绕抑或明晰:亚里士多德诗学隐喻和修辞学隐喻的原初分野
        2.1.1 同名异谓:亚里士多德修辞学隐喻和诗学隐喻的概念
        2.1.2 借与非借: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诗学隐喻概念之异质
    2.2 承接与拓展:诗学隐喻理论的演变脉络
        2.2.1 摹仿说的变体:古典诗学隐喻
        2.2.2 话语的意义:现代诗学隐喻
        2.2.3 现实的指称:当代诗学隐喻
        2.2.4 辩证的话语,形而上的指向:诗学隐喻的当下识认
    2.3 看作与指称:诗学隐喻的实质
        2.3.1 隐喻的实质:话语的表达
        2.3.2 看作:诗学隐喻表达的方式
        2.3.3 指称:诗学隐喻之显现
        2.3.4 摹仿:诗学隐喻的界定
第3章 虚伪的形式:余华90年代前的隐喻创作理念
    3.1 顿悟与自觉:余华90年代前隐喻创作理念的出现过程
        3.1.1 求索与积蓄:川端康成的影响与隐喻创作的疏离
        3.1.2 邂逅与顿悟:与卡夫卡的重逢与隐喻的发现
        3.1.3 确立与体现:隐喻观念的自觉与隐喻创作的绽放
    3.2 形式的虚伪:余华90年代前隐喻创作理念的具体形态
        3.2.1 虚伪中的真实:述说内在真实的文学
        3.2.2 真实外的虚伪:具有虚伪形式的文本
        3.2.3 真实和虚伪之间:寓居世界方式的隐喻
    3.3 颠覆与重构:余华90年代前隐喻创作的特征
        3.3.1 悲悯中的否定与建构:隐喻文本的叙事内容特征
        3.3.2 颠覆中的遵循:隐喻创作的叙事形式特征
        3.3.3 主观与黑冷:隐喻创作的叙事风格特征
第4章 生命深度的正面书写:余华90年代后的隐喻创作理念
    4.1 发展与深入:余华90年代后隐喻创作理念的进路
        4.1.1 叙事方式的丰富和端正:阅读对余华隐喻创作发展的影响
        4.1.2 艺术本质的确认:音乐对余华隐喻创作发展的影响
        4.1.3 社会和人性的凝结:社会和余华自身对其隐喻创作发展的影响
    4.2 生命自身的隐喻:余华90年代后隐喻创作理念的具体形态
        4.2.1 自由到自身:隐喻形式的改变
        4.2.2 正面、现实与真实:直接的叙事形式
        4.2.3 现实到生命:隐喻内容的深化
    4.3 诚实不绕的生命书写:余华90年代后隐喻创作的特征
        4.3.1 准确和单纯:作品叙事的诚实
        4.3.2 生命长度和现实宽度:文本的结构特点
        4.3.3 生命及其本质:文本的内容特点
第5章 虚假中的真实:余华90年代前小说的隐喻
    5.1 颠覆与建构:余华90年代前时期小说文本的隐喻所指
        5.1.1 悖理现实的指认:虚伪形式中的颠覆
        5.1.2 世界结构的颠覆与建构:虚伪形式中的建构
        5.1.3 现实性的呈现:现实历史结构和真实世界逻辑结构
    5.2 真理的反面:余华90年代前创作时期小说文意的喻旨
        5.2.1 乌托邦:常理悖谬图景中的揭露
        5.2.2 权力批判:嘲讽现象中的揭示
        5.2.3 对暴力和疯狂世界的反思批判
第6章 表象背后的本质:余华90年代后小说的隐喻
    6.1 现实还是应是:余华90年代后时期小说文本的隐喻所指
        6.1.1 表象之后:余华90年代后时期中短篇小说的隐喻所指
        6.1.2 活着及其亏欠:余华1990年代长篇小说的生命隐喻
        6.1.3 文化性和社会性:余华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存在隐喻
    6.2 本真的生命存在:余华90年代后时期小说文意的喻旨
        6.2.1 人之本是:《活着》文意喻指人的有限历史性存在
        6.2.2 生命之实是:《许三观卖血记》文意的喻指
        6.2.3 人之应是:《兄弟》喻旨为人的文化存在
        6.2.4 向死而生的自由:《第七天》喻旨为人的存在之是
第7章 语义更新和现实所指:余华小说的语词隐喻
    7.1 创造的相似性:余华小说隐喻语词的创制
        7.1.1 指称的改变:符号学相似的隐喻语词
        7.1.2 偏离的意谓:语义学相似的隐喻语词
        7.1.3 意象的呈现:图式相似的隐喻语词
    7.2 自由联想的命名:余华90年代前时期语词隐喻的表现
        7.2.1 义素和符素的牵扯:符号学的隐喻语词构成及表达
        7.2.2 文化勾连:语义学的隐喻语词构成及表达
        7.2.3 情景联想:图像性的隐喻语词构成及表达
    7.3 深层意义的开掘:余华90年代后时期语词隐喻的形式和意义
        7.3.1 历史的本义:利用字源学的意义构建隐喻
        7.3.2 内在的本义:挖掘语义学的意义开展隐喻
        7.3.3 精神的本义:延伸文化学的意义进行隐喻
第8章 隐喻、道说与诗意栖居:余华小说隐喻研究的意蕴
    8.1 文本即隐喻:余华小说隐喻分析的启示
        8.1.1 诗学隐喻:余华小说的创作本质
        8.1.2 事实的隐喻:文学本文之是
    8.2 文意即道说:余华隐喻创作给当下文学重申的文学标准
        8.2.1 形而上学性:文本文意
        8.2.2 存在的道说:文意的形而上学
        8.2.3 真理:文意的存在道说
        8.2.4 悲剧的净化:文学领会真理的途径
        8.2.5 余华通过悲剧性叙事指称真理
        8.2.6 真理之美者:文学的本质
    8.3 诗意地栖居:余华对作家本性的指认
        8.3.1 并非天才:作家余华的成长
        8.3.2 隐喻的渊源:余华的作家本质
        8.3.3 诗意地栖居:作家的本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余华小说的寓言叙事[J]. 王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路上的荒诞——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的隐喻功能与内涵[J]. 冯军.  晋阳学刊. 2016(06)
[3]论余华小说的“颠覆”与“隐喻”[J]. 李立超.  小说评论. 2016(03)
[4]冷酷与温暖的文学想象与现实——兼论鲁迅与余华的“童年”[J]. 彭明伟.  文艺争鸣. 2015(12)
[5]从“没有温度”到关注“人的复杂性”[J]. 艾伟.  文艺争鸣. 2015(12)
[6]反抗与静穆:先锋文学的两种姿态[J]. 林白.  文艺争鸣. 2015(12)
[7]“先锋文学在中国文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装了几个支架而已”[J]. 余华.  文艺争鸣. 2015(12)
[8]从“裸奔”到“穿衣服”[J]. 苏童.  文艺争鸣. 2015(12)
[9]先锋文学的幸与不幸[J]. 格非.  文艺争鸣. 2015(12)
[10]“先锋文学”与“羊双肠”[J]. 李洱.  文艺争鸣. 2015(12)

博士论文
[1]真实与现实[D]. 张中弛.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 王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 郭琳.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反叛与超越[D]. 洪治纲.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7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87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