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鹿原》的跨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23:45
  1993年,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一经面世便深受读者喜爱、畅销不衰,并于1997年荣获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了那一时期小说艺术取得的最高成就。《白鹿原》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受到80年代“反思文学”创作潮流的影响,真实地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白鹿原》出版至今,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创作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语境,将其改编成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如现代秦腔戏、连环画本、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文本,每部《白鹿原》改编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精神文化要求。本文选取了1993年版小说、2012年版电影以及2017年版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生产的文化语境中审视各文本之间的差异,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来探寻文学作品改编的艺术魅力。本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如下:在本文的第一章中,笔者对《白鹿原》小说文本及其它衍生文本进行梳理,总结概括不同文本的产生背景及现实意义。并对《白鹿原》小说、电影和电视剧进行跨文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详细阐释。在本文的第二章中,笔者从主题出发对《白鹿原》各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在主题表...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鹿原》的跨文本研究


012版电影中的白嘉轩(张丰毅饰)

电视剧,小说,《白鹿原》,重义


图 3-2 2012 版电影中的白嘉轩(张丰毅饰) 图 3-3 2017 版电视剧中的白嘉轩(张嘉译饰)三、电视剧:重情重义与家国情怀小说《白鹿原》通过对历史话语的构筑,人物性格的塑造来发掘民族文化心理,作者推崇的文化人格:以一种较为宏观的眼光看待某一类人的生活方式,并从中提炼出背后的文化元素,视此为精神内核,如此以来再塑造出一个具体丰满的人物,很容易形成文化高于人的境况,抽象生硬的文化人格将掩盖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也是原著小说备受争议的地方。电视剧清醒地审视这一不足,从个体人物的性格细节入手,逐步升华至文化人格的高度,本剧对白嘉轩的重新塑造,将这一美学逻辑体现地充分十足。导演刘进在塑造电视剧版《白鹿原》中白嘉轩一角时煞费苦心,在保留原著小说白嘉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外,还增加了一些小细节,在丰富其形象特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完整保留了小说中他表现出的仁义爱人、治族有方、重情重义等高尚品德外,

电视剧,观众,传统道德,喜剧色彩


演员何冰饰演的电视剧版鹿子霖可谓是精准传神,将农民身上的狡黠和如意小算盘演绎地活灵活现。他本人曾说过:“鹿子霖身上有一种典型中国老农民完整的生活状态,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多打粮食多赚钱’,盼望孩子将来子承父业,儿孙满堂,生生不息。我更相信他是真实的,他符合我内心对人真实的想象。”③在编剧申捷笔下,与原著相比较而言,电视剧版鹿子霖的性格多了一些心软、可爱有趣更加具有喜剧色彩,是个讨喜的人物角色。当有人试图否定或者撼动他的个人观念时,他会“跟你急眼”,鹿子霖对于传统道德是毫不在意式的冲撞,例如在钱财上的斤斤计较、尔虞我诈,他可以自我安慰这些不过都是为了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做到道德上不承受一点负担,编剧对剧版鹿子霖这一点的改编是相当成功的。电视剧中的鹿子霖相比小说和电影来说,这种生活化、接地气式的性格特点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编剧和导演充分考虑到了时代的人性化需求,塑造出一个更符合当代农民的精神面貌的鹿子霖形象,让每个观剧者都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观众有着持久强烈的吸引力,进而有助于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共鸣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避欲望的“荡妇”书写——辨析电视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改编[J]. 赵洁.  艺术广角. 2018(04)
[2]从文学表达到影像阐释的飞跃——电视剧《白鹿原》专家研讨会综述[J]. 本刊记者.  中国电视. 2017(09)
[3]何冰 内心仍是此间少年[J].   时代人物. 2017(03)
[4]《白鹿原》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审美差异化[J]. 傅嘉.  电影文学. 2016(21)
[5]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危机——以《白鹿原》为例[J]. 何胜莉.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5)
[6]经典传奇的再现——浅评电视剧《红高粱》的改编[J]. 余亚茹.  名作欣赏. 2015(21)
[7]论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白鹿原》[J]. 王晓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4)
[8]从《白鹿原》改编看电影与文学的非良性互动[J]. 孙宜君,高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9]论《白鹿原》电影改编——地域文化的综合展示[J]. 张婷.  电影文学. 2013(19)
[10]一部文化秘史 半部视听好戏——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的《白鹿原》[J]. 高盛楠.  东南传播. 2013(03)

博士论文
[1]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研究[D]. 温彩云.吉林大学 2014
[2]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 项仲平.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D]. 张婷.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4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14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