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红楼梦》中的自我呈现与批评意识——从石头叙事看《红楼梦》与晚明文化之关联

发布时间:2022-01-09 19:23
  从雪芹画石的细节切入,通过考察晚明清初的谱录、笔记、散文类作品,试图对《红楼梦》创作的知识文化语境进行某种程度的复原,进而探寻与晚明清初石文化以及文人画相关的一些主题如何在《红楼梦》中得以承续、转化和发展。从小说与石头相关的叙事机制,看《红楼梦》中自我呈现的独特方式及其批评意识,对晚明以来人文传统的深切认同与思考。《红楼梦》深化了从晚明文化而来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的议题。大观园的构想则与晚明清初的想象性"园记"作品相关联。《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上的超越性,仍然需要回到晚明清初的知识文化语境中去加以讨论,才更为切实而具有说服力。 

【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晚明清初石文化与《红楼梦》的创作主题
二、石头的叙事功能与自省视角
三、文化理想与批评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楼梦》“木石”考论[J].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6(03)
[2]女娲“弃石”的书写传统及在《红楼梦》中的意蕴呈现[J]. 马涛.  红楼梦学刊. 2016(04)
[3]《红楼梦》“石头”意象的来历及其寓意[J]. 邹进先.  红楼梦学刊. 2015(05)
[4]《板桥杂记》的作者余怀与曹寅交游考[J]. 朱志远.  明清小说研究. 2008(03)
[5]《红楼梦》“石头神话”的文化审美意蕴[J]. 曾昭阁.  南都学坛. 2007(05)
[6]再论《红楼梦》“石头”意象——以石头意象的结构功能为中心[J]. 孙敏强,孙福轩.  红楼梦学刊. 2005(06)
[7]《石头记》书名解──兼谈“大石”和“通灵宝玉”的“原型”[J]. 严中.  南京社会科学. 1995(02)
[8]“石”、“玉”精神的内在冲突——《红楼梦》悲剧的哲学意蕴[J]. 梅新林.  学术研究. 1992(05)



本文编号:3579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79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