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末士人王若之著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6:07
  本論文意在從文獻學角度出發,對明末王若之的著述進行系統地整理研究,重點考述其現存著述的版本、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及各本之間的關係及文本改易,亦間涉其生平、家世及部分亡佚著作。王若之(1593—1646),字薄叔,号湘客,山東益州人,以蔭授南京前府都事,升戶部員外郎,後升至河南右參議,專理津餉。戶部尚書張慎言多次舉薦他,稱其有“真才真品、實心實政”。甲申之變(1644)後,王若之拒絕剃髮,殉國而終。他能詩善賦,精通琴棋書畫,是明末一位既富才學又有氣節的文人。清初王士禛非常推崇其人其作,稱他“為人瀟灑疏誕,有晉人風致”“孤情絕照,清談如晉人”“工尺牘,好彈琴,善五言詩”“詩清真無啟禎氣習,最工尺牘,單辭片語,逼似晉宋間人”。王若之著述在清乾隆间修《四庫全書》時被列入《全毀書目》,故其作傳世很少,外界亦不甚詳其真實面貌,更無從談及深入研究。通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叢書綜録》《中國古籍總目》等書目及文獻記載可知,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陝西省圖書館、臺灣“國家圖書館”、日本内閣文庫均藏有其著述。此外,陝西省大荔縣文物旅遊局亦藏有其著述一部,未見他處記載。本文在...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狀況
    三、資料概況
    四、基本框架
    五、創新之處
第一章 王若之生平
    第一節 王氏家世
        一、先世及祖輩
        二、父輩及同輩
    第二節 王若之生平
        一、仕宦殉節
        二、遺作及後人評述
        三、官方和民間的不同記載
    小結
第二章 王若之著述
    第一節 現存著作
        一、文獻記載
        二、刊刻情況
        三、著作類別
        四、各地藏本
        五、版本述略
    第二節 亡佚、闕考諸作
        一、佚失情況
        二、散佚、誤收等諸作
        三、闕考諸作
    第三節 日本與國圖藏本
        一、先印與後印本之關係
        二、從修、補版觀文本差異
    第四節《佚笈姑存》
        一、版本及刊刻者“傅敏”
        二、子目、卷數
    第五節《兩笈姑存》
        一、發現及著録
        二、“孤本《再遊草》”書名之辨析
        三、版本、卷數、刊刻者
        四、先印與後印關係及兩本之文本差異
    小結
第三章 文本研究
    第一節 從文本改易推考文本及版本先後
        一、各本《寤詠》《讜賦》文本差異
        二、文本改易前後邏輯關係分析
    第二節 各本《寤詠》《讌賦》文本改易研究
        一、收作數量差異及孤作、罕見之作、闕收之作
        二、文本改易比較及探析
    第三節 各本《涉志》差異
        一、不同版本《涉志》文本差異
        二、從三種《涉志》文本先後反證版本先後
        三、不同印本《涉志》文本差異
    第四節 各本《薄遊書牘》差異
        一、北大藏本:翻刻刪削本
        二、中科院藏本:殘本
        三、國圖藏本:两部残本、一部較全本
        四、臺灣藏本:較全本
    第五節 其他相關研究
        一、三部書牘文本關係及《薄遊書牘》文本來源
        二、《詩卷》《績詩卷》文本來源及編排體例
        三、《兩笈姑存》與《佚笈姑存》之眉批
    小結
第四章 王若之著述評價、禁毀解讀及再整理之必要性
    第一節 時人交往及評價
        一、前輩學者大家對王若之的品評
        二、與同輩文人雅士結社、詩作往來及品評
        三、詩壇大家王士禛對王若之的品評
    第二節 王若之著述之禁毀
        一、從清廷禁書始末觀王若之著述之禁毀
        二、王若之著述違礙之處
        三、王若之詩作在禁毀前後清人所編明詩集之收録
    第三節 再整理的必要性和文獻選擇
        一、再整理的必要性
        二、再整理的文獻選擇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録
    生平大事
    生平資料輯録
    序文
    各文本差異比對
    僅《詩卷》《續詩卷》收作
致謝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87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87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