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4:05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词坛上著名长调,作品数量可观,值得研究。《凤凰台上忆吹箫》调名取自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传说故事,乐谱来自宋大晟乐府教坊曲。又名《忆吹箫》、《忆吹箫慢》,出现于北宋末期,始篇为晁补之所作。以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为正体,别体众多。句式上二、三、四、五、六、七字句皆有,句式灵活多变。章法形式多样,适合多种情感及内容的表达。声情上总体呈现清新绵邈、凝重回旋的特点。词调为平声韵,一韵到底,清代出现仄韵之作。宋金两代是《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创作的奠基期,参与创作的词人虽少但绝大部分是词坛名家。包含闲适隐逸、交游祝颂、离别相思及写景咏物四种主题内容,呈现清欢雅畅和低回婉转两种风格。元明两代是该词调的发展期,作家队伍与身份出现扩大趋势,来自于广泛的社会群体。内容主题包含爱情相思、写景咏物、交游祝颂、节序风情及离情别绪五种,呈婉丽风流、凄婉缠绵和浅近俗艳之风。清代是其成熟鼎盛期,参与创作的词人和作品数量都显著增加,而且题材内容与风格也更丰富多样。题材上既有对前代题材的继承和发展,也出现了前代未有的题材内容,有题卷题画、咏史怀古、伤逝悼挽、人生咏叹、羁旅思归及交游赠答六类,呈现出沉...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二)本选题的研究价值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溯源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调名探源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首篇问题考证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调式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格律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句法
    (三)《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章法
    (四)《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声情
三、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一)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二)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主题内容
    (三)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四、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一)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二)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内容题材的发展
    (三)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五、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一)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二)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内容题材的发展与新变
    (三)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兰陵王》词调声情探微[J]. 张蓓蓓.  青年文学家. 2015(15)
[2]从生成要素再论词体起源问题[J]. 曹辛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3]论中国分调词史的建构及其意义[J]. 曹辛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09(01)
[4]唐宋词调之别体及分体问题[J]. 谢桃坊.  古籍研究. 2006(01)
[5]不同历史时期宋词题材构成比较[J]. 许伯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
[6]从《高丽史·乐志》"唐乐"看宋代音乐[J]. 王小盾,刘玉珺.  中国音乐学. 2005(01)
[7]词调《莺啼序》探源[J]. 田玉琪.  南京社会科学. 2002(06)
[8]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J]. 刘尊明,王兆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9]《念奴娇》词调考原[J]. 岳珍.  中国韵文学刊. 1997(01)
[10]词调丛考[J]. 周玉魁.  中国韵文学刊. 1997(01)

博士论文
[1]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D]. 王靖懿.苏州大学 2015
[2]宋代九长调体式研究[D]. 张代会.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明代中后期词坛研究[D]. 张若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硕士论文
[1]《苏武慢》考论[D]. 陈晓东.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金元之际词的新变[D]. 毕宇甜.山西大学 2016
[3]清初怀古咏史词研究[D]. 王江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宋金元《青玉案》词调研究[D]. 张楚楚.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唐宋《洞仙歌》词调及其流变研究[D]. 张平.河北大学 2014
[6]《河传》词调研究[D]. 李玉洁.河北大学 2014
[7]唐宋《浪淘沙》词研究[D]. 张改莉.兰州大学 2014
[8]宋至清初《一剪梅》词研究[D]. 齐晓同.辽宁大学 2014
[9]宋金元《满江红》词研究[D]. 刘曼丽.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0]唐宋《临江仙》词研究[D]. 李莹.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1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1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