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阅读参与与文学活动的完成 ——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6 21:19
  读者阅读是文学活动得以完成必不可少的一环,金圣叹评点《水浒传》首先是读者阅读参与文学活动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具有能动的创造性,金圣叹主体意识十分强烈,他不仅对《水浒传》进行了评点,而且对原著作了删改等方面的干预,形成了一个新的《水浒传》版本,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体现出读者阅读参与在文学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与意义。但是,纵观近三十年(截至2018年底)金评《水浒》的研究成果,从读者阅读角度进行的专门研究却寥寥无几,有的仅在成果的部分章节中有所涉及,因此,本课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文章一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论证了从读者参与角度研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对近三十年研究金评《水浒》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第一章至第四章为正文部分。第一章研究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的背景,包括小说评点的源流、发展情况,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阅读与传播情况,以及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期待视野,旨在探讨影响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主要因素。第二章分析金圣叹小说评点中对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强化与弱化等处理方式,通过精读小说与评点内容,归纳出金圣叹评点善用数字、对比,以及感受强烈等方面的特点。第三章...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的背景
    第一节 小说评点传统与概况
        一、小说评点传统
        二、小说评点的体例发展概况
    第二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传播与读者
        一、明清时期印刷与出版业的进步
        二、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阅读群体
    第三节 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的期待视野
        一、金圣叹小说批评的生态空间
        二、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素养
第二章 评点—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的方式之一
    第一节 金圣叹评点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特征的强化
        一、数字统计动作和语言强化人物特征
        二、运用对比突出人物主要特征
    第二节 金圣叹评点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特征的弱化
        一、文法批评转移读者对人物的关注
        二、多角度疏解反面印象
    第三节 文本细读下的“心灵化批评”
第三章 删改—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的方式之二
    第一节 删除《水浒传》原文
        一、“腰斩”《水浒传》
        二、细节内容的删除
    第二节 增改《水浒传》原文
        一、增改与《水浒传》文法的强化
        二、增改与小说艺术真实的协调
        三、增改与小说人物性格的凸显
        四、增改体现出的强烈主观色彩
第四章 金圣叹阅读参与《水浒传》文学活动的效果
    第一节 为读者阅读活动提供指导
        一、文本细读上的示范作用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总结
    第二节 为清代小说评点提供了范式
        一、小说评点体例上的范式
        二、小说评点理论的范式
    第三节 促进《水浒传》的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三十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研究综述[J]. 欧阳远萍.  菏泽学院学报. 2018(04)
[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评点(上)[J]. 黄霖.  古典文学知识. 2016(05)
[3]金圣叹评《水浒传》底本探析及再思考[J]. 邓雷.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6(02)
[4]试论水浒评点中的武松形象演变[J]. 曾晓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
[5]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历时性[J]. 邓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02)
[6]《水浒》“古本”与容与堂本之关系[J]. 曾晓娟.  文献. 2013(02)
[7]《水浒传》与说唱词话之关系新证[J].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8]金圣叹对《水浒传》传播的重大贡献[J]. 陈松柏.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1(09)
[9]中国古典小说文法术语考论[J]. 谭帆,杨志平.  文学遗产. 2011(03)
[10]韩国古典小说批评与金圣叹文学评点[J]. 韩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评”与“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之雅化过程[D]. 曾晓娟.南开大学 2012
[2]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关系研究[D]. 蔡亚平.暨南大学 2010
[3]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D]. 杨志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 文革红.复旦大学 2006
[5]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 钟锡南.上海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苏州绘画传统与金圣叹文学评点之人物塑造法研究[D]. 张蓓蓓.河北大学 2016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叙事结构研究[D]. 许丹.广西师范大学 2016
[3]金圣叹小说人物论在清代的接受与发展[D]. 王萌.青海师范大学 2015
[4]金圣叹与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之比较[D]. 张媛媛.扬州大学 2014
[5]金圣叹小说美学理论探究[D]. 张萍.沈阳师范大学 2011
[6]清代《聊斋志异》评点研究[D]. 张学艳.集美大学 2010
[7]论金圣叹的文学观[D]. 王真.曲阜师范大学 2007
[8]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述论[D]. 张伟.安徽大学 2007
[9]金圣叹的文法理论[D]. 范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3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3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