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梅尧臣论诗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0:03
  梅尧臣被喻为宋代诗歌“开山祖师”,现存诗作两千八百余首,在同时代诗人中存诗数量最多。他有百余首论诗诗,其贡献与价值主要体现在观点内容方面。这些论诗诗反映出丰富的诗学思想,对于梅尧臣诗论及宋代诗歌批评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欧、梅倡导的“诗文革新”使北宋前期诗歌的新变因素继续发展,“宋调”新貌逐渐孕育,诗学思想也显示出新的发展。许多参与“诗文革新”的士人持有重“文”轻“诗”的文学观念,梅尧臣则有所不同。他坚定继承《诗经》的讽谕精神与“诗言志”的现实内涵,赞赏出于“怪奇”的“平淡”诗风,成为这一时期高扬诗歌价值、变革西昆诗风的代表,其诗学思想显示出独特性与开拓性。梅尧臣在论诗诗中对前代诗歌展开广泛批评,显示出诗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诗歌的渊源。他继承《诗经》的美刺与讽谕精神,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也反映出北宋中期的疑经思潮。他高度赞扬阮籍、陶渊明的为人风度及诗风,在宋代首次深刻认识到陶渊明平淡诗风的内涵及价值。在品评李杜时,梅尧臣表达出揄扬与自我激励的情感倾向,他认为杜甫的诗歌“老”与“豪”,前者是对杜甫渐臻艺术极境、老而天成艺术特征的概括,后者内涵丰富,指想象诡怪及诗歌用韵、气势、构思等多方面。...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现状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梅尧臣论诗诗概述
    第一节 梅尧臣诗学思想的背景及独特性
        一、北宋前期诗歌的融合与转换
        二、北宋中期诗文革新的重文轻诗倾向
        三、梅尧臣对时代风气的反拨
    第二节 梅尧臣论诗诗的价值
        一、论诗诗数量众多
        二、分类及主要内容
        三、对论诗诗应用范围的扩展及形式的创新
        四、本意探赜:从论诗诗看梅尧臣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梅尧臣论诗诗的创作动因
        一、潜心经史之学的助益
        二、诗友间切磋诗艺及评骘诗作
        三、融通广博的诗歌观念
第二章 从论诗诗看梅尧臣诗学与诗歌的渊源
    第一节 继承《诗经》讽谕精神
        一、疑经思潮与重视美刺
        二、关注现实与彰显讽谕
    第二节 感阮陶之性情
        一、对《咏怀》诗的仿效与穷愁感愤的抒发
        二、对隐者风度的推赏与田园诗题材的开拓
    第三节 品评李杜
        一、揄扬与自我激励
        二、“老”:年齿渐增与臻于佳境
        三、“豪”:想象诡怪、用韵、气势及构思之艰深
    第四节 师法韩孟
        一、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与推重韩愈的内在关联
        二、韩孟诗派对于欧梅诗派形成的重要影响
        三、对韩诗的评价:“文章革浮浇”与“乃复元和盛”
第三章 对梅尧臣论诗诗的分期考索
    第一节 关于梅尧臣诗歌新变的认识
        一、梅尧臣诗歌发展四期说
        二、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宋诗的发展
    第二节 洛阳时期对前代诗人的提及
        一、汉代诗人:赞美时人与游戏心态
        二、两晋及南朝诗人:纵酒任性与愁思、闲情
    第三节 景祐元年以后的论诗诗
        一、1035—1040年:观物之无所规避、首言“平淡”
        二、1041—1055年:观物之助、“平淡”、作诗勤苦
        三、1056—1060年:诗画交融、“古”、诗癖之喻
结论:梅尧臣的诗学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附录A 梅尧臣论诗诗(108首)
    附录B 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未收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唐诗风的微观考察[J]. 莫砺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2]欧阳修与宋代戏谑诗风的兴起[J]. 崔铭.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2)
[3]梅尧臣的七律诗风与北宋庆嘉诗坛[J]. 张立荣.  贵州社会科学. 2015(11)
[4]论梅尧臣诗歌的体裁选择[J]. 胡传志,汪婉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5]日课一诗论[J]. 胡传志.  文学遗产. 2015(01)
[6]“游戏”与“规范”:谈论中的宋代诗学[J]. 黄若舜.  文学遗产. 2014(03)
[7]天圣至景祐诗坛新变[J]. 马骥葵.  文艺评论. 2014(04)
[8]北宋天圣、明道年间洛阳文人群体考论[J]. 刘艳萍.  天中学刊. 2013(03)
[9]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杜诗的关系[J]. 左汉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论诗诗与南宋后期诗学批评[J]. 刘飞,赵厚均.  学术界. 2012(10)

博士论文
[1]梅尧臣研究[D]. 涂序南.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论诗绝句研究[D]. 李良.复旦大学 2011
[3]唐代论诗诗研究[D]. 朱大银.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清代论诗诗史[D]. 纪锐利.苏州大学 2007
[5]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D]. 温秀珍.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梅尧臣叙事诗研究[D]. 杜佳悦.沈阳师范大学 2017
[2]梅尧臣的“意新语工”论研究[D]. 楚静静.青海师范大学 2017
[3]陈芸《小黛轩论诗诗》研究[D]. 王丹.河北大学 2016
[4]梅尧臣诗体选择研究[D]. 汪婉婷.安徽师范大学 2015
[5]黄庭坚论诗诗研究[D]. 张瑜.河南大学 2014
[6]苏轼论诗诗研究[D]. 周会娟.集美大学 2014
[7]郭祥正论诗诗研究[D]. 杜太廷.安徽大学 2013
[8]杜甫论诗诗研究[D]. 常会彬.河南大学 2013
[9]梅尧臣早期诗歌与韦应物诗歌异同研究[D]. 韦怡.西南交通大学 2011
[10]洛阳文人集团与梅尧臣诗歌的孕育[D]. 屈玉川.杭州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4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4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