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相如消渴”母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7:39
  “相如消渴”原本只是文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事象,但这一事象在魏晋以后文学书写史中高频率的出现,它慢慢演化成一种文学事典,一种原型象喻性质的母题,它和巫山梦、沈郎腰瘦、力士脱靴等等一样,成了古代文学表述中的反复沿用的惯常话语,具有了母题学的意义,在文学书写史中具有了接受学的内涵增生意义。因此这是一种从微观角度建构文学史规律的研究,是一种古代文学母题史的个案性研究,本论文拟对它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意义。首先在绪论部分,本文以“相如消渴”母题为研究对象。对何为“相如消渴”做出具体陈述,其次分析“相如消渴”的相关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三章进行论述。本文第一章对“相如消渴”事典的由来与司马相如的相关书写作了详尽的陈述。《史记》与《西京杂记》的相关记述都证实司马相如确实患有消渴痼疾。司马相如意识到自己疾患产生之孽根何在,作《美人赋》自为警戒,杜绝色欲之念,将自己超越出来,这种构思深刻影响他人。受司马相如美人赋的影响,后世文学中摹写美人的赋体文学一直按此构思及价值趋向持续流行。第二章主要围绕“相如消渴”在后世文学中的反映及艺术意义进行论述。相如消渴,本来只是一个文人个体生活中的实际事象,...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如消渴”的由来与司马相如的相关书写
    第一节 “相如消渴”的历史记述
    第二节 “相如消渴”与《美人赋》
    第三节 战国及汉魏六朝赋体文学写美人与司马相如《美人赋》
第二章 “相如消渴”在后世文学中的反映及艺术意义
    第一节 在诗词中的反映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在戏剧小说中的反映及作用特点
第三章 “相如消渴”母题的接受学内涵与文士病弱人格范型
    第一节 同病相怜
    第二节 男女情爱的接受视角
    第三节 “相如消渴”与文人才士病弱人格之范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相如消渴与明哲保身——也谈欧阳修致仕之因[J]. 邱瑰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2]《美人赋》与“文园病”[J]. 许结.  古典文学知识. 2017(04)
[3]魏晋美人赋的艺术特征[J]. 许丽.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8)
[4]疾病体验与文学创作的发生[J]. 程桂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5]魏晋南北朝美人赋之唯美表现[J]. 安奇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0)
[6]司马相如生平考辨[J]. 李昊.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1)
[7]消渴病的文化隐喻[J]. 杨东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论王世贞晚年诗歌写作的转变[J]. 魏宏远.  浙江社会科学. 2009(11)
[9]汉魏艳情赋对高唐神女传说的承继与变异[J]. 徐国荣.  文艺研究. 2009(11)
[10]吕向《美人赋》发微[J]. 许浩然.  中国韵文学刊. 2009(03)

博士论文
[1]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D]. 米彦青.苏州大学 2006
[2]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 郭树芹.四川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文君私奔与戏曲研究[D]. 王艳梅.广西师范大学 2010
[2]相如文君戏考论[D]. 张文.西北师范大学 2007
[3]神女意象的文化蕴涵[D]. 王立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司马相如的人格精神和文学精神探析[D]. 董灵超.广西师范大学 2006
[5]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D]. 方向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9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9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