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22:44
  《阿诗玛》作为石林的文化名片,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就颇受关注,逐渐形成了从《阿诗玛》到“阿诗玛文化”的概念转换。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围绕《阿诗玛》展开活动,使《阿诗玛》衍生出了歌舞剧、电影、流行歌曲、导游词等多样的形式。因此,《阿诗玛》的传承主体呈现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也展现了《阿诗玛》不同的传承路径。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深化,传承主体所涵盖的对象也一直饱受争论。笔者认为,在当代《阿诗玛》传承过程中,毕摩、民间歌手、知识分子、政府工作人员、导游及民族文化精英这六类主体都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首先从传承文本、传承场域、传承方式、受众群体这四个方面具体展示六类传承主体。然后,从历时的角度,参考文化生态论的学说,依据当代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发展对《阿诗玛》传承情况的影响,把《阿诗玛》传承的状况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进而分析当代不同时期《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主导表现。随后,笔者提炼出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承文本多样性,传承场域同民俗生活、口头传说紧密相关,受众群体中具有亲缘的师徒关系出现...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选点原因
一、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分类
    (一)毕摩
    (二)民间歌手
    (三)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
    (四)导游
    (五)民族文化精英
二、当代不同时期《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主导表现
    (一)20世纪50年代:以毕摩和民间歌手传承为主
    (二)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民族文化精英传承为主
    (三)21世纪:传承主体的多元化时期
三、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传承特点
    (一)传承文本的多样性
    (二)传承场域同民俗生活、口头传说的紧密性
    (三)受众群体中亲缘师徒关系的断痕
    (四)传承主体与受众群体的统一性
四、《阿诗玛》传承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一)创建多类传承主体同时交流的平台
    (二)丰富《阿诗玛》的文本类型
    (三)创造适于《阿诗玛》传承的新场域
    (四)关注“撒尼人爱唱的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J]. 刘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2]《阿诗玛》研究综述[J]. 王先灿.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3]论《阿诗玛》异文叙事的人物角色与行动元[J]. 曹崎明.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4)
[4]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学校教育的思考[J]. 孙亚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2)
[5]口语文化中《阿诗玛》的传承与传播[J]. 巴胜超.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6)
[6]从叙事时间看《阿诗玛》异文的口传特征[J]. 曹崎明.  文学教育(上). 2010(07)
[7]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09(02)
[8]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J]. 杨福泉.  云南社会科学. 2007(06)
[9]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J]. 晏鲤波.  思想战线. 2007(03)
[10]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J].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2007(01)

博士论文
[1]《阿诗玛》的当代重构研究[D]. 黄毅.云南大学 2013
[2]民族叙事话语再现—《阿诗玛》英译研究[D]. 崔晓霞.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5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05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