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个体独立诉求与历史主体诉求间的裂痕——《长恨歌》里“王琦瑶”演绎的女性生存话语

发布时间:2022-02-04 19:06
  器物是现代性进程中最直接触动我们内心体验的媒介。在王安忆的小说中,阁楼、里巷、服饰等对于女性世界而言,呈现出多重的复杂的意味。这当中既有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秩序的复活,又有现代女性意识的角逐和争斗。弄堂里的阁楼中有着与大社会历史进程同样的肮脏和宁静。这些女性的生活空间并非是世外桃源,她们并非如我们常常会误解的那样脱离了历史。王琦瑶在她自己和镜像面前发现了一道裂缝。王琦瑶发现当她们被纳入苟且偷欢的安全地带时,同时也是在将她们更远地抛离历史进程,使其更深地成为历史的失语者。她们无力通过爱情而进入社会,形成历史行动主体的人生。如果是在古代,在男性权力话语秩序中,王琦瑶的选择是可以缝合她对自己的意识形态想象的;可在现代,"爱丽丝"公寓却意味着否定人生意义的牢笼,那是"不自由"的标志性建筑,是对现代人"自由"原则的侮辱性挑衅。这个极力将自己固守在阁楼里的女人,比谁都严重地丧失了现实感。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梦中楼阁——女性生存空间:里巷、阁楼
二、城中镜像与个人记忆



本文编号:3613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13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