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元城先生語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1:35
  《元城先生語録》三卷,是馬永卿追録其師劉安世言論的語録體著作。劉安世師從司馬光,元祐年間官至左諫議大夫,在政治上堅定維護司馬光“元祐更化”,在“誠”說及學術思想等方面對司馬光也多有傳承。《元城先生語録》所記言論涉及治學問道、立身行己、史事評說、政治立場等方面,是研究劉安世的重要史料。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對《元城先生語録》的研究。第一部分簡要論述劉安世與馬永卿的生平、馬永卿從學劉安世的時代背景以及《元城先生語録》的成書經過。第二部分爲《元城先生語録》的傳本研究,詳細論述該書在宋、明、清的刊刻情況,梳理版本源流變化。第三部分爲《元城先生語録》的內容研究,兼論劉安世對司馬光學術思想的傳承。首先,“誠”說是司馬光傳授給劉安世,劉安世信守終生的宗旨,也貫穿《元城先生語録》全書;其次,《元城先生語録》體現了劉安世的學術思想,有去偽求真的疑經思想與考證功夫、“義理與象數並重,易學與史學結合”的易學思想、“儒釋結合”的思想傾向等;從劉安世的言論中還能發現其“任官用人、節儉仁愛”的为君之道、“爲相之體、直言善諫”的为臣之道、對祖宗之法的維護和保守的政治觀念。第四部分,論述了該書與《劉先生譚録》、《劉先...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元城先生語録》的成書
    第一節 劉安世與馬永卿的生平
    第二節 馬永卿從學劉安世的時代背景
    第三節 《元城先生語録》的成書經過
第二章 《元城先生語録》版本流傳
    第一節 在宋代的流傳與《諸儒鳴道集》本
        一、南宋黃狀猷修補印本《諸儒鳴道集》
        二、清初榮光樓影宋抄本《諸儒鳴道集》
        三、《諸儒鳴道集》本相關問題探討
    第二節 明代刊刻諸本及其流傳路徑
        一、崔銑首1《行録》與張儒刻本
        二、嘉靖十年嚴肅刻本
        三、王崇慶爲《語録》、《行録》作解及其流傳
        四、于文熙刻本與區龍禎刻本
    第三節 清代刊刻諸本及其流傳路徑
        一、四庫本、清抄本(胡珽、徐紹乾校)的源流
        二、《惜陰軒叢書》本、《畿輔叢書》本的源流
        三、雍正元年抄本、《小萬卷樓叢書》本的源流
    第四節 《諸儒鳴道集》本與明清諸本屬兩個分支
    附:版本梳理圖表
第三章 《元城先生語録》內容研究——兼論對司馬光思想的傳承
    第一節 “誠”說與“不妄語”
        一、司馬光的“誠”說思想
        二、劉安世對“誠”說的闡釋
        三、“誠”說在《元城先生語録》中的體現
    第二節 《元城先生語録》體現的學術思想
        一、去偽求真的疑經思想與考證功夫
        二、義理與象數並重,易學與史學結合
        三、“儒釋結合”的思想傾向
    第三節 《元城先生語録》體現的政治觀念
        一、为君之道:任官用人與節儉仁愛
        二、为臣之道:爲相之體與直言善諫
        三、对宋太祖的尊崇及祖宗之法
        四、对王安石的评判及政治立場
第四章 《元城先生語録》相關諸書及其史料價值
    第一節 諸書簡介及其關係
        一、《劉先生譚録》與《劉先生道護録》
        二、《劉安世言行録》與《盡言集》
        三、馬永卿《嬾真子録》
    第二節 史料辨析及其價值
        一、史料辨析
        二、另一側面:貶謫經歷與晚年生活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録
    附録一 歷代序跋
    附録二 歷代書目著録
後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盖棺自论定:宋代自撰墓志铭探析[J]. 仝相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硕士论文
[1]《儒学警悟》研究[D]. 王林知.南京大学 2017
[2]《尽言集》研究[D]. 占旭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16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