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五六十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的制度化书写

发布时间:2022-02-10 20:09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其生发之日起,就因与社会动向的紧密相关性承载着文学史以外的意义,并且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层意义被进一步加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当代文学史书写正是立足于此,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独有的制度化书写特征。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推出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史,其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理论资源来审视和阐述现代文学发展的做法代表了五六十年代治史者们的集体追求。在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元理论的指导之下,从《中国新文学史稿》到《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试印本)》,五六十年代的现当代文学史著呈现着一种制度化书写的特征。这种特征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同一化的切入视角,相类的逻辑架构,对立并等级化的作家作品排布,这些构成了制度化书写的编写模式;另一方面,编写者对书写模式的自觉跟从,使得制度化书写得以被内化。制度化书写得以实现,关键原因在于“苏联模式”指导之下的高校教育体制为制度化书写提供了一种平台和体制保障,使得在以专业为人才培养核心的基础上,现当代文学学科能够运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统一规划,并以教学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性的学术研究。而作...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五六十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编写概况
    二、对五六十年代现当代文学史著的研究
第一章 制度化书写的演进逻辑
    第一节 元理论的合理性构建
    第二节 书写模式的形成及强化
        一、切入视角的同一化
        二、逻辑框架的构建与巩固
        三、对立升级与等级固化
    第三节 书写模式的内化
第二章 制度化书写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院系调整与学科建构
    第二节 《苏联文学史》的示范效应
    第三节 从“我”到“我们”——编史者的身份转换
第三章 对制度化书写的学术检视
    第一节 规范化的快速建立
    第二节 史学传统的消匿
结语
附录五 六十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篇目整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的“短板”效应[J]. 朱寿桐.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5(02)
[2]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理念的变迁及其成因——以1950年代的四部文学史著作为例[J]. 李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3]互文视域下刘绶松的文学史创作——《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与《中国新文学史稿》比较[J]. 景欣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09)
[4]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J]. 洪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7)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行程[J]. 汪介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01)
[6]政治型现代文学史书写的沉重反思[J]. 朱德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6)
[7]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发生与发展[J]. 席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6)
[8]用什么话语系统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思考[J]. 许祖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8(01)
[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J]. 朱晓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10]文学史的名与实:林传甲《中国文学史》考论[J]. 陈国球.  江海学刊. 2005(04)

博士论文
[1]“十七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多样化书写[D]. 宫立.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1950-1980新文学史著作文学史观念研究[D]. 胡希东.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D]. 孔琦.四川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9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19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