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扬雄论—兼论扬雄学术和文学对六朝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2 04:37
  本文以“扬雄论——兼论扬雄学术和文学对六朝的影响”为题,其论域有二:一是关于扬雄学术和文学及其影响研究,二是关于六朝学术与文学之渊源研究。通过对扬雄学术、文学与六朝之间的渊源影响关系的研究,尝试提出“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扬雄”的观点,具体分七章若干节,其要旨如下:六朝学术和文学起始于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这是本文讨论的关键问题。近代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东汉末年,或以其时之马融为转变时代风气之关键人物。亦有部分学者意识到两汉之际的学术文化风尚之变化,及其对六朝学术和文学的影响,关注到扬雄在其中的引领作用。本文第一章“六朝学术与文学之起始: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列举并评述近代以来学者关于六朝学术和文学之渊源的若干观点,提出“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扬雄”的“假说”,以为六朝学术和文学之渊源有远源和近源之分,其近源在东汉末年,其远源在西汉末年,在扬雄。本文第二章“汉晋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和扬雄影响六朝学术、文学的个人可能性”,从士风、学风、文风三个方面概述汉晋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讨论扬雄在此发展大趋势中的引领作用。侧重探讨扬雄影响六朝学术和文学的个人可能性。认为其独特...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治学反思与学术追求
        2、学术积淀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1、关于扬雄人生性情与六朝名士风范之关系的研究
        2、关于扬雄学术思想及其对六朝学术的影响研究
        3、关于扬雄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影响的研究
    三、本书要旨
        1、“六朝”界定与论域说明
        2、本书要旨
第一章 六朝学术和文学之起始: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
    一、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东汉末年,起于马融
        1、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东汉末年
        2、六朝学术和文学起于马融
    二、六朝学术和文学起于西汉末年,始于扬雄
        1、六朝学术和文学起于西汉末年
        2、六朝学术和文学始于扬雄
    三、结语:六朝学术和文学的远源与近源
第二章 汉晋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和扬雄影响六朝学术和文学的个人可能性
    一、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变迁之大势及其历史必然性
        1、汉晋间士风、学风和文风之差异概说
        2、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总体趋势
    二、扬雄影响六朝学术和文学的个人可能性
        1、独特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生活养成了扬雄的寂寞清静和深沉之思
        2、具有“异端”特质的师友网络培植了扬雄思想的“异端”特色
        3、富于“边缘活力”的地域环境涵孕了扬雄的创新精神
第三章 企慕玄远:扬雄与六朝名士风范
    一、汉晋士风之变迁与六朝名士新风尚概说
        1、“通悦”之风
        2、“雅远”之致
        3、“旷达”之境
    二、简易佚荡与一往情深:扬雄的人生行事、性情好尚与六朝名士风范
        1、简易佚荡:扬雄的人生行事
        2、一往情深:扬雄的性情好尚
    三、明哲保身与俟时而动:扬雄的人生哲学与处事理念
        1、明哲保身:扬雄的人生哲学
        2、俟时而动:扬雄的处世理念
        3、安贫乐道:扬雄的人生理想
    四、余论:扬雄与陶渊明
第四章 扬雄的学术渊源与方法创新
    一、扬雄时代的学术背景
        1、今文经学一统天下:扬雄学术研究的大背景
        2、今古文学剧烈争论:扬雄学术研究的小环境
    二、扬雄学术思想之渊源
        1、扬雄与孔孟之学
        2、扬雄与老庄之学
    三、扬雄在学术观念和学术方法上的创新
        1、不述而作:扬雄的创造意识
        2、约卓简要:扬雄的博通取径
        3、玄思大义:扬雄的思辩精神
第五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六朝学术的影响
    一、扬雄的“尚智”论与六朝文人的理性精神
        1、扬雄“尚智”论及其创新价值
        2、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
        3、扬雄“尚智”论对六朝文人理性精神之影响
    二、扬雄的“太玄”论与六朝玄学思潮
        1、“太玄”大义
        2、《太玄》在汉晋之际的传播及其与六朝玄学之关联
        3、“太玄”论对以玄学为中心的六朝之学的启示和影响
    三、扬雄的“品藻”论与六朝品鉴之学
        1、汉末六朝人物品鉴概说
        2、六朝之学始于品鉴之学
        3、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人物品鉴之关联
        4、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玄学之关联——兼论扬雄对刘劭的影响
    四、扬雄的乡土意识与六朝社会的地域文化观念
        1、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意识的联动影响关系
        2、汉人的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观念——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
        3、扬雄的乡土意识对六朝社会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
第六章 扬雄的文学创作与六朝文学新交
    一、扬雄:“文儒”传统的开创者
        1、儒者骛文自扬雄始
        2、扬雄作为“文儒”的身份特征
        3、好古学者善文辞
    二、文言之分:扬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转折意义
        1、从“语言”到“文言”到“古文”:古代中国文学语言的演进历程
        2、扬雄在古代中国文学语言演进中的转折意义
    三、简涩深雅:扬雄文学的风格特征
        1、扬雄有意为文的几种形式
        2、扬雄有意为文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 扬雄文论与六朝文学理论新观念
    一、扬雄文学“明道”论之内涵及其对刘勰的影响
        1、扬雄文学“明道”论之内涵
        2、扬雄文学“明道”论对刘勰的影响
        3、扬雄文学“明道”论之意义和价值
    二、寓玄于艺:扬雄“玄思”论对六朝“神思”论之启发和影响
        1、“神思”论概说
        2、“赋心”与“赋神”:从司马相如到扬雄关于艺术想象理论的发展
        3、“玄思”与“神思”:扬雄对刘勰的启发和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扬雄典事及其主导取向——以扬雄的儒学史境遇为参照[J]. 侯文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2]“游目汉庭中”: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以《饮酒》其五为中心[J]. 范子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3]从玄、气、心看扬雄的性善恶混论[J]. 闫利春.  周易研究. 2012(04)
[4]经学时代玄言之结胎考略[J]. 黄克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
[5]论唐宋间的“尊扬”思潮与古文运动[J]. 刘成国.  文学遗产. 2011(03)
[6]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的影响[J]. 汪耀明.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7]扬雄投阁的文化美学与生命悲情[J]. 孙少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8]扬雄的“以文立命”及其对文学自觉的影响[J]. 钟志强.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9]扬雄智论发微[J]. 侯文学.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2)
[10]赋心与《诗》心[J]. 曹建国,张玖青.  文学评论. 2008(02)

硕士论文
[1]扬雄与巴蜀文化[D]. 唐妤.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1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1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