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游动与越界——黄子平的批评理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2-14 17:05
  <正>在黄子平关于"批评"的文字中,发表于2005年的《鲁迅、萨义德、批评的位置与方法》一文具有某种挈领性的意义:社会批评,文化批评,或鲁迅所说的"文明批评",或直截了当地简称为"批评",乃是知识分子的一项重大使命。"批评必须把自己设想成为了提升生命,本质上就反对一切形式的暴政、宰制、虐待;批评的社会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类自由而产生的非强制性的知识。"(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本文将以鲁迅与萨义德的批评实践为例,"双焦点"地讨论知识分子在实行此一使命时所处的"位置"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问题。(1)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地理中间物”
二、“边缘”的策略
三、“对位阅读法”
四、批评修辞术
五、“文本之外无物”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时代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黄子平先生访谈录[J]. 黄子平,胡红英.  新文学评论. 2017(01)
[2]黄子平先生访谈: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J]. 张定浩,黄德海.  书城. 2012(11)
[3]从作品到文本[J]. 罗兰·巴特,杨庭曦.  外国美学. 2012(00)
[4]鲁迅·萨义德·批评的位置与方法[J]. 黄子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624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4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