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红旗谱》的跨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2:27
  1957年,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发表后,好评如潮。小说被学者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第一史诗”。郭沫若更是给予此书“红旗高举乾坤赤,别开生面宇宙新”的至高评价。《红旗谱》小说以朱、严两家三代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的阶级仇恨为线索,通过描写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忠还乡、脯红鸟事件、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学潮等一系列斗争,力图展现朱老忠由“家族复仇”走向“阶级斗争”的历程。在《红旗谱》文学作品发表后的半个世纪里,被相继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本文主要以《红旗谱》小说和影视改编剧为研究对象。其一,还原历史语境,让《红旗谱》重返特定的历史空间,充分呈现“文本”与文学体制、作家创作、历史背景的关系。其二,从小说、电影、电视剧不同的艺术媒介对应的不同艺术思维与审美规律出发,分析《红旗谱》不同文本的不同点。其三,探讨影视剧改编体现的价值诉求,以及从改编中折射出来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趣味。本文将从《红旗谱》文学文本与影视剧文本的主题、人物、叙事、修辞与符号的差异入手,对三种文本内在关系进行整体研究和深入分析。第一章,深入研究各个文本的核心思想,即作品的主题意蕴。《红旗谱...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旗谱》的跨文本研究


电影中的朱老巩

英雄形象,声音,小说,主线


图 1-1 电影中的朱老巩 图 1-2 电影中的朱老忠(崔嵬 饰) (崔嵬 饰)在小说文本中,虽然朱老忠是主人公,但小说中着力渲染的的几处冲突,似乎游离于斗争中心。陈思和在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分析朱老忠在《旗谱》中的地位,最后认为作为主要英雄塑造的朱老忠其实在《红旗谱》中是全被架空的状态。在电影文本中,则填补了这一缺陷。凌子风曾说.“我选小中的朱老忠作为主线,在这条主线上来作取舍。和他有关系的就保留,没关系就删掉,精益求精。”[39]电影文本紧紧抓住朱老忠这一英雄形象的命运。与朱忠紧密相关的情节强化,敲边鼓的情节删改,重点突出强化朱老忠英雄形象。老忠刚回家乡,不仅没有按规矩在冯兰池门口下车,并且还充满挑衅的响亮地响了马鞭。特别是甩鞭子的声音,通过导演的特殊处理,声音响彻云霄,把朱忠不畏惧不妥协的气概通过声音传达出来,这是用小说文字语言难以描述的丰

电视剧,观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够给观众好的引导。电影崔嵬扮演的朱老忠形象让观众刻骨铭心,电视剧版朱老忠扮演者的选择更显的尤为重要。导演胡春桐和吴京安曾在一部反映冀中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题材的电视剧《热土》中有过愉快的合作。吴京安得知朱老一角“悬而未决” 时,常常打电话自信的告诉导演.“朱老忠非我莫属”。考到吴京安对《红旗谱》强烈热爱和创作冲动,导演胡春桐最终选择了吴京安。京安于2004年凭借饰演朱老忠一角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男演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红色叙事的时间形式[J]. 赵亦然,张清华.  东岳论丛. 2016(09)
[2]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泛地主化书写[J]. 王雨田.  华中学术. 2016(01)
[3]“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研究[J]. 陆绍阳.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02)
[4]《红旗谱》中女性民俗书写的文化解读[J]. 李小茜.  理论界. 2014(12)
[5]论文学作品中地主形象的演变[J]. 王珂.  林区教学. 2014(09)
[6]叙事空间抑或空间叙事[J]. 陈晓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十七年”小说中农村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探析——以宋郁彬和冯贵堂为例[J]. 王金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究竟什么是“中间人物”?──纪念邵荃麟及“大连会议”五十周年[J]. 小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3)
[9]红色历史代述与革命知识传播——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战争叙事[J]. 龚奎林,刘晓鑫.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10]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觉悟的城乡差异——《青春之歌》与《红旗谱》女型比较[J]. 张互桂.  社会科学家. 2011(07)

博士论文
[1]叙事形式的伦理意味[D]. 曹金合.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论“红色经典”文学中的“复仇”[D]. 李新.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D]. 彭金金.江南大学 2016
[2]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空间研究[D]. 谭丽伟.山东大学 2016
[3]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反面人物塑造[D]. 张茜.四川师范大学 2016
[4]论新世纪乡村小说中农民与土地的关系[D]. 刘霜.重庆大学 2014
[5]“十七年”写“中间人物”论争刍议[D]. 王科州.海南师范大学 2012
[6]从国家空间想象到个人话语的狂欢[D]. 陈晶敏.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论萧红小说的叙事节奏[D]. 孔令石.扬州大学 2011
[8]“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表述[D]. 林细娇.西南大学 2008
[9]论“十七年”小说的民间叙事[D]. 孟青.青岛大学 2007
[10]血亲复仇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延伸和变异[D]. 陈巍.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5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5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