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余秀华诗歌论

发布时间:2022-02-15 06:45
  余秀华因其女人、农民和诗人的三重身份纠葛,近年来引起了诗歌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关注。余秀华及其创作成为诗歌"事件",表面上看是专业评论者和网络大众的观念对峙交锋,而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二者分享的文学文化逻辑是一致的。这种情况的产生显示的是中国当代文论理论的贫困,而深层原因则是写作学观念的老旧,中国文论需要重构阐释当代文学创作的能力,中国写作学需要一场由传统而现代的创意写作学革命。 

【文章来源】:名作欣赏. 2021,(28)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情的忧伤——余秀华诗歌再解读[J]. 陈小琳.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06)
[2]丑学的三副面孔及其真容——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J]. 潘道正.  文艺研究. 2020(12)
[3]余秀华诗歌的审美张力[J]. 周霞.  北方文学. 2020(23)
[4]作为艺理基础和核心的美学[J]. 张法.  艺术学研究. 2020(03)
[5]乡土中国的表述与被表述——农村妇女“在地”写作与重建乡土叙事伦理[J]. 孙桂荣.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6]以疼痛抵达心灵的“直觉”书写——余秀华诗歌的艺术特质与价值辨析[J]. 刘川鄂,汪亚琴.  南方文坛. 2019(05)
[7]余秀华荡妇体诗的一种“文化诗学”解读[J]. 张祖群.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1)

硕士论文
[1]《文心雕龙》“文才”思想研究[D]. 孙健风.南京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26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6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