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史铁生小说互文性及其叙事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2:20
  史铁生作品中的积极乐观精神鼓舞了许多人,他对命运的独特思考散落在变化的文本中。史铁生以自觉的文本意识,探索出适于表达哲思的文本样式,他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对已有文本或明或暗的引用,有的小说中还参杂着电影文字文本、科学报道和物理学原理等内容,这些异质的内容如同电影的剪辑镜头,被史铁生拼贴到新的小说文本中,此外,他的小说之间在人物经验、人物形象和叙述模式等方面存在相互指涉的关系,史铁生甚至在同一篇小说中同时存在神话、寓言和诗歌等不同的体裁。以上种种,究竟只是史铁生的写作习惯,还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叙述手法?这种现象有没有可能是写作资源匮乏使然?又或者只是史铁生展示已有文本的一种策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稍有欠缺。这种文本或者文体之间相互指涉的现象,与文学理论中的文本间性或互文性不谋而合,以互文性理论为维度,对史铁生的小说之间的文本相互关涉现象进行研究,对挖掘史铁生小说文体的特色,深入探究史铁生的内在情感世界和思想世界来说,也算是一种补充。史铁生没有到过互文性的理论,但为了完成既定主题的表达,他运用了一定的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让文本之间产生了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在何种程度...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互文性理论简述
第一章 史铁生小说整体互文性表现及其原因
    一、文本外部的互文性
    二、文本内部的互文性
    三、史铁生小说产生互文性的原因
        (一) 作家经验的影响
        (二) 对西方思想和现代物理学的吸收转化
第二章 构建文本互文性的叙事策略
    一、叙述策略之重复
        (一) 重复经验—残疾、爱情和死亡诱惑
        (二) 重复人物—老人的智者光环
        (三) 重复对话模式—心灵搏斗与思想交锋
    二、叙述策略之引用与组合
        (一) “爱与性”主题的剪辑
        (二) 开放式故事组合
第三章 文本网络的聚散形态与叙事效果
    一、文本延散与反中心叙事的张力
    二、文本聚合与全息化效果
    三、文本叠加与人物的扁平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文相生”:“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一个比较诗学研究[J]. 李卫华.  思想与文化. 2017(01)
[2]叙事迷宫的建构——论史铁生《中篇1或短篇4》的叙事策略[J]. 陈喆.  名作欣赏. 2016(18)
[3]生存论的写作路向与写作伦理——以史铁生为中心[J]. 李德南.  山花. 2015(23)
[4]理论的迷雾——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J]. 王璐.  文艺研究. 2015(07)
[5]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 刘斐.  当代修辞学. 2013(05)
[6]史铁生研究综述[J]. 汪雨萌.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4)
[7]论史铁生小说的全息人物[J]. 张细珍.  东方论坛. 2012(02)
[8]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J]. 徐文培,李增.  外语学刊. 2011(06)
[9]独行者的抵抗和皈依——史铁生小说的结构及其意义[J]. 朱翠芳.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7)
[10]未完成的对话——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再探[J]. 郭华春,王超.  西伯利亚研究. 2011(03)

博士论文
[1]逆游的行魂[D]. 张建波.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与巴赫金对话[D]. 张素玫.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互文性视域下聂华苓小说的文本生成与主体建构[D]. 林曼曼.暨南大学 2017
[2]“复调小说”理论研究[D]. 曹迎春.淮北师范大学 2014
[3]莫言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及其叙事功能研究[D]. 杨伟.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史铁生作品的互文性研究[D]. 王建湘.扬州大学 2013
[5]《海边的卡夫卡》的互文性研究[D]. 蒋青青.黑龙江大学 2013
[6]史铁生之叙事与困境[D]. 李娟.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论史铁生的写作观[D]. 江鑫.河南大学 2011
[8]《务虚笔记》的叙事学研究[D]. 苏华普.山东师范大学 2010
[9]《我的丁一之旅》的叙事研究[D]. 韩红霞.河北师范大学 2009
[10]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 李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37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37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