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人民文学》在新时期文学生态建构中的角色解读

发布时间:2022-04-23 11:15
  传统文学史认为作品的客观价值决定了其历史地位,作品的创造者营建了文学生态,这一观点因忽略了文学的传播过程和接受过程而显得有些封闭。布迪厄认为评定文学价值时应考虑作家以外的因素和制度对作品生产的参与。这种评价体系以文学生成过程的开放性为前提,此前提表明了媒介干预文学生态的可能性。文学媒介在将文学作品从私人领域传播至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扮演的并非是纯粹的内容中转者角色。媒介拥有内容的筛选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目的选择性刊发内容,这直接决定了作品的传播度,进而影响作家的地位和文坛的风貌,因此其选择倾向会隐秘地引导作家的创作。此外,编辑不仅可以在组稿的过程中直接修改作品,还可利用读者意见向作家传达媒介对文学的期许。可见,媒介具有掌控作家、作品和读者等文学上下游资源的能力,这是其参与文学生态建构的必要条件。《人民文学》是新时期文学期刊中的领头者,其影响文学生态的方式丰富、效果明显。将1976至1990年的文学发展状况作为线索,可以分三个阶段考察《人民文学》的文学建构作用,这三个阶段不仅具有时间上的连续关系,还具有逻辑上的承接关系。1976年复刊后,《人民文学》聚集作家举办文学会议,将“双百方针”...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人民文学》地位重建:尝试确立文学方向
    2.1 复刊之路:传递文学复苏信号
    2.2 举办会议:文学话语权的掌握
    2.3 刊物热潮:激发文学媒介活力
3 文学资源聚合:强势引领文坛风尚
    3.1 编辑组稿:营建作家作品聚落
    3.2 文学评论:内敛刊物艺术期待
    3.3 文学评奖:确立创作典范文本
4 刊物权威弱化:徘徊参与文学实验
    4.1 主编转向:推进新锐的办刊主张
    4.2 稳中求变:包容多元的艺术形式
    4.3 身份规约:中断前卫的探索姿态
5 《人民文学》的新时期回顾与未来展望
    5.1 《人民文学》黄金时代的内修外援
    5.2 新时期经验在数字时代的延展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647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47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