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黄河》文艺月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8 20:0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艺队伍多集中在重庆、昆明、成都等西南地区,而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因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等原因,其文艺建设则呈现出了相对沉寂的状态。诞生在这一时期的《黄河》文艺月刊对战时西北地区的文坛来说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黄河》文艺月刊于1940年2月在陕西西安办刊,期间经历了一次休刊和复刊的变动,最终于1948年8月在原址停刊,前后共出版刊物42期,成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西北地区办刊时间最长的大型文艺月刊。刊物体裁完备,内容丰富,注重现实,兼具“地方性”和“全国性”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份刊物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现有文献也大多集中在对《黄河》刊物的简单介绍以及对其局部内容的概括分析上。本文则以《黄河》文艺月刊于四十年代出版的全部42期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力图对《黄河》刊物展开具体而又全面的介绍分析。论文第一章主要是对《黄河》办刊历程的梳理以及对谢冰莹编辑策略的分析。《黄河》在西北地区的办刊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制于战时经济以及交通不畅等原因,刊物在出版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黄河》的办刊及编辑策略
    (一)《黄河》的办刊缘起及办刊历程
    (二)谢冰莹的编辑策略
        1.用文坛名家作品打开局面
        2.用青年作家作品丰富内容
        3.读者、作者以及编者之间的互动
二、《黄河》的文艺思想
    (一)文艺理论和主张
        1.文艺与政治宣传
        2.“生产文学”口号
        3.“三民主义”文艺论调
    (二)作家作品论及分文体评论
        1.作家作品论
        2.分文体评论
三、《黄河》的文学创作
    (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
        1.揭露敌寇暴行,坚定抗敌信念
        2.颂扬英雄事迹,书写抗日情怀
    (二)抗战结束后的价值转向
        1.控诉战争罪恶,抒发厌战情绪
        2.披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3.揭发官商黑幕,讽刺现实政治
四、《黄河》的意义与价值
    (一)《黄河》对三十年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意义
    (二)《黄河》在现代文学史料工作中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谢冰莹与“左联”——从鲁迅致王志之的两封信谈起[J]. 徐续红.  新文学史料. 2013(03)
[2]新浪漫与国民性——1930年代民族主义文学的方法问题及其他[J]. 姜飞.  文艺争鸣. 2013(03)
[3]《黄钟》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传播[J]. 周云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4)
[4]“民族主义”、“民族形式”与“民族精神”——上世纪20—40年代文学民族性的论争与思考[J].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5]抗战时期的民族文艺运动[J]. 王学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6]《黄河》与西北大后方抗战文学[J]. 卢洪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7]唐湜年谱[J]. 孙良好.  新文学史料. 2006(01)
[8]谢冰莹与《黄河》[J]. 高信.  报刊之友. 2003(05)
[9]一个"女兵"的消沉:谢冰莹前后期思想变化及其成因[J]. 李夫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0]谢冰莹与《黄河》月刊[J]. 孙晓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1(03)

博士论文
[1]“民族主义文学”(1930-1937年)论[D]. 周云鹏.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研究[D]. 滕茜茜.湖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49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49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