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林海音小说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1:16
  林海音是中国台湾著名的现代作家,她擅于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以画卷式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情与细腻营造小说独特的氛围,创造了充满回味与余韵的小说文体。本论文以林海音短、中、长篇小说为完整的对象,探究林海音小说的艺术个性,呈现其小说文体的整体风貌。论文共有三章。第一章分析林海音小说的散文化结构。林海音的小说无论篇幅如何都不追求故事形态的完整性,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链条,呈现典型的散文化结构。具体表现为:一、采用“一线串珠”的结构,这是《城南旧事》和《婚姻的故事》两部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二、片段式的故事形态,包括事件的片段式叙述与跳跃性的故事时间;三、戏剧冲突的设置与消解,一方面设置充满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建构文本张力,同时又将冲突化入舒缓的叙述,消解冲突的紧张感。第二章探讨林海音小说强化内视点的叙事视角。林海音小说大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无论是叙述“我”的经历还是他人的故事,叙述人的情与思都笼罩了整个叙述。体现为如下几个层面:一、部分小说叙述者“我”与作者经历重叠,作者情感意绪直接投射于文本之中;二、文本中有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他们之间围绕某个事件或者主题...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现状
    二、选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别具一格的散文化结构
    第一节 一线串珠的故事结构
        一、《城南旧事》的结构
        二、《婚姻的故事》的结构
    第二节 片段式的故事形态
        一、片段式的事件呈现
        二、跳跃的叙述时间
    第三节 戏剧冲突的设置与消解
        一、颇具张力的戏剧冲突设置
        二、化解冲突的叙述方式
第二章 强化内视点的叙事视角
    第一节 作者与作为小说叙述人的“我”
        一、带有自传色彩的叙述
        二、作者与叙述人的同构
    第二节 第一人称叙视角与文本内部话语
        一、复调式意义结构
        二、不同身份第一人称的转换与对话
    第三节 故事内外的叙述人
        一、或介入或旁观故事的叙述者“我”
        二、第三人称内视角叙述
第三章 具有东方情韵的意境营造
    第一节 抒情诗般的文学语言
        一、雅致流畅的语言
        二、内敛含蓄的人物语言
    第二节 丰富的意象
        一、暗示主旨的意象
        二、象征人物的意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海音儿童文学观再探[J]. 刘晓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01)
[2]论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王晶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3]北平的现代性经验和文化乡愁的建构——解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散文集《两地》[J]. 张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12)
[4]童年重临于心头——林海音小说创作中的童年情结[J]. 徐花.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1)
[5]林海音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事[J]. 胡冬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6]新旧交替时代的生存悲剧——论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张玉佩,黄德志.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03)
[7]凝望家园——林海音的家园情结透视[J]. 郝超,刘俏.  名作欣赏. 2013(21)
[8]林海音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展现[J]. 徐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9]心灵的童年——林海音《城南旧事》的人物表现和语言艺术[J]. 孔祥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7)
[10]论林海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J]. 于慧娟.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林海音研究[D]. 刘晓华.南京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艺术[D]. 鲍嘉莹.广西师范学院 2018
[2]论林海音独特的北京想象与生命记忆[D]. 侯京京.辽宁师范大学 2017
[3]沈从文小说的空间化叙事艺术[D]. 刘晓缝.青岛大学 2017
[4]沈从文小说色彩艺术研究[D]. 石玉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迁台女作家女性观念研究[D]. 李文静.西南大学 2017
[6]萧红小说艺术的情绪与节奏[D]. 刘馨逸.华中科技大学 2016
[7]台湾的半个文坛[D]. 徐瑾.陕西师范大学 2014
[8]林海音小说创作艺术研究[D]. 田方园.延边大学 2013
[9]记忆建构与自我认同—赴台第一代女作家怀旧散文研究[D]. 阮承香.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0]多重文化圆融整合下的“一个中国”的身份认同[D]. 王锐.广西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9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59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