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清时期左思《咏史》的流传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2-07-19 13:54
  左思《咏史》八首在诗歌批评史上已有定评,然而这种评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其历史嬗变的过程。其中,明清时期是左思《咏史》接受的定型期,各种诗话及其他资料对其评论极夥,观点渐趋一致的同时,也显示出纷繁特异的变化。本文旨在立足已有研究成果,对左思《咏史》八首在明清诗学背景下的接受情况进行探讨,以图展现明清时期左思《咏史》八首接受的特质,并通过其与潘陆地位升降的对比,凸显明清人对左思的诗歌史定位。与太康年间其他诗人相比,左思流传后世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左思诗文流传主要依赖选本、类书等文献的收录。诗歌共存十四首,其中《文选》收录了《咏史》八首、《招隐诗》二首及《杂诗》一首;《玉台新咏》则收录了《娇女诗》一首,《艺文类聚》收录四言《悼离赠妹》二首;另有残句“梁习仕魏郎,秦兵不敢出;李牧为赵将,疆场得清谧”,载于《北堂书钞》卷一一九《武功部》,题为左思《咏史》,但不属于八首中的任何一首,可见《咏史》可能不止八首。其赋作主要有《齐都赋》、《白发赋》和《三都赋》。《左思集》至于宋代开始亡佚不传,经历元、明,降至清代,又开始出现辑本。总体而言,现存左思的诗赋作品数量远不如西晋太康时期与他并称的“三张二陆两潘...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左思诗文的结集与流传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
    第三节 明清时期
第二章 明清人对左思《咏史》诗歌本体的探寻
    第一节 艺术渊源的探究
        一、“叠用史事”——体制与师承
        二、“源出于公幹”——风格之因袭
    第二节 审美风格与形式的阐释
        一、质过其文——法度与辞藻
        二、以“气”论诗——气格与胸怀
第三章“本色当行”之左思《咏史》八首
    第一节“本色”论
    第二节“借史抒怀”
    第三节 排击“议论”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左思与潘陆优劣论
    第一节 明前潘陆与左思的评定
    第二节 明代诗学流派中的左、陆优劣
        一、“独创一格”与“束身奉古”——复古派的批评
        二、“丛彩为花,绝少生韵”——神韵派的批评
    第三节 辨体意识下的左、陆优劣
        一、“尚存其质”与“体备才兼”——胡应麟的批评
        二、“浑成独冠”与“雕刻伤拙”——许学夷的“通变”观
    第四节“诗如其人”——从清代恢复诗教传统说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左思《咏史》诗[J]. 张莹洁.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2]古代文献对左思咏史诗的接受[J]. 赵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3]宋濂诗学浅论[J]. 孙克强,郑学.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6)
[4]从《娇女诗》看左思的精神世界[J]. 陈晓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04)
[5]论左思咏史诗对古代诗人的影响[J]. 赵红.  作家. 2014(04)
[6]荆轲是“壮士”吗?——左思《咏史》第六首析疑[J]. 韩立平.  古典文学知识. 2012(06)
[7]“神韵”与“性灵”的消长——康、乾之际诗学观念嬗变之迹[J].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8]左思《咏史》诗创作时间考[J]. 张忠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9]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比较[J]. 李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左思《咏史》诗创作时间新论[J]. 韦春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硕士论文
[1]左思接受史研究[D]. 徐淑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2
[2]左思及其诗歌研究[D]. 杜维新.西北师范大学 2012
[3]左思《咏史》研究[D]. 任艳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1
[4]左思精神风貌透视[D]. 潘江艳.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3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63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