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改革题材报告文学的现代性探析(1978-1989)

发布时间:2022-07-27 20:34
  1978年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巨幕,国家的现代性工程重新启锚,中国由此踏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之路。在此总体历史情境下,极左话语走向终结,而转向国家现代性设计之政治话语的转型;文学体制对改革话语的激励,具有实录性与政论性报告文学独特的媒介动员功能等多重场域,促生了改革题材报告文学繁兴一时。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性寻求,改革题材报告文学书写改革实况,各类主题样态自然呈露出现代性吁求的意蕴。报告文学对于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调整与变革的书写,传递出推崇农业劳动理性化、召唤企业及工人的主体性、渴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经济现代性维度;深描现代化进程下社会领域的现代性转型与发展,同样也涉及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对科学的呼唤,以及教育、军队等领域日趋向现代性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还颂扬与呼唤了科学意识、竞争意识、时间意识、契约精神等现代性之精神维度。改革题材报告文学不仅在内容上展现现代性的追寻,它在艺术形式上,同样隐含着现代性的诸多维度。改革人物各类型的出现分别对应着改革进程;改革者精神特质的建构,契合着新时期改革的时代心理需求;宏大的叙事话语表征了新时期民族国家的特征与未来想象;吸...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1.本文所指“现代性”的内涵及几个维度
    2.选题的可行性分析
    3.研究现状述评
    4.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兴之缘起:现代性工程重启与多重场域的参与
    1.1 政治话语的转型:国家的现代性设计与未来想象
    1.2 文学体制的话语激励:改革的合法性论证
    1.3 媒介的动员功能:报告文学的实录性与政论性
第二章 改革的镜像:主题样态与现代性吁求
    2.1 传递经济现代性
        2.1.1 推崇农业劳动的理性化
        2.1.2 召唤企业及工人的主体性
        2.1.3 渴盼现代企业制度的建构
    2.2 实录社会领域的现代性变奏
        2.2.1 从边缘到中心:知识分子的赞歌
        2.2.2 从轻忽到重视:教育行业的新生
        2.2.3 脱“虚”向“实”:军队的现代化之进阶
    2.3 与旧观念决裂:颂扬现代精神的蓬勃生长
        2.3.1 科学意识
        2.3.2 竞争意识
        2.3.3 时间意识
        2.3.4 契约精神
第三章 形式的意味:艺术维度与现代性隐含
    3.1 人物类型对应改革进程
    3.2 改革者特质契合时代心理
    3.3 宏大话语表征民族国家意识
    3.4 现代派技巧的新尝试与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新时期改革题材报告文学篇目(1977-1989)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十不惑”:新时期文学的荣辱得失[J]. 江飞.  文艺评论. 2018(03)
[2]新世纪“改革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 张慎.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1)
[3]重温“新时期”起点的“报告文学热”——以“首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1977—1980)”为中心[J]. 赵天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2)
[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J]. 郜元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2)
[5]传统的发明与现代性焦虑——重读《白鹿原》[J]. 房伟.  天津社会科学. 2016(04)
[6]《哥德巴赫猜想》与新时期的“科学”问题——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J]. 黄平.  南方文坛. 2016(03)
[7]“新时期文学”起源考释[J]. 黄平.  文学评论. 2016(01)
[8]“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针对性[J]. 程凯.  文学评论. 2015(06)
[9]“社会史视野”:“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J]. 萨支山.  文学评论. 2015(06)
[10]从“天安门诗歌”到“伤痕文学”:关于“新时期文学”起源的再讨论[J]. 黄平.  文艺争鸣. 2015(08)

博士论文
[1]“开拓者”形象研究—“新时期”改革文学中的英雄变奏(1976-1984)[D]. 刘佳.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叙事研究[D]. 郭志云.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D]. 龚举善.武汉大学 2011
[4]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进程与文体演变[D]. 胡柏一.吉林大学 2007
[5]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 王晖.苏州大学 2002
[6]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 丁晓原.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1980年代报告文学的生产与“国家英雄”的打造[D]. 孙湘婷.沈阳师范大学 2017
[2]新世纪报告文学三大主题研究[D]. 武李璟.山西大学 2013
[3]宏大叙事合法性和后现代性崇高[D]. 彭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新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事模式[D]. 塞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5]八十年代报告文学流变论[D]. 吴立丽.福建师范大学 2008
[6]“改革文学”现象论[D]. 庄文卿.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6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66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