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敌后文艺的流动与“在地化”——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中心(1939—1944)

发布时间:2022-08-09 19:50
  "西北战地服务团"是抗战以来中共方面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文工团,它的前线经验不仅仅触及新文艺在国统区/解放区之间的地域流播,也牵涉抗战中期以后文艺工作面向的调整与深化。尤其该团深入晋察冀乡村达五年之久,无论是出于对敌宣传的宗旨,抑或政权建设的目的,其文艺实践均被要求"潜入"具体的地方现实。这就意味着,西战团作为一个外来的知识团体,对外急需配合晋察冀既有的宣传动员秩序,对内则将重新设计自身的运动方法,此中的历史取径颇能展示战时文艺"在地化"的一个侧面。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把我们的一切贡献到前线去!”
二敌后的“逻辑”——“形式”之争的背后
三“创造我们新的方法”:乡村文艺的“发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时动员与“突击”演剧——西北战地服务团戏剧运动考论[J]. 高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7(02)
[2]抗战文学中活跃的“笔部队”作家群体考察[J]. 杨洪承.  文艺争鸣. 2015(07)



本文编号:3673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73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