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戴叔伦诗歌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16:18
  戴叔伦作为大历贞元之际享誉一时的诗人,其诗歌共存247首(含疑似之作)。学界对他诗歌的各方面研究已有诸多精辟论述,但对其意象研究,多聚集于典型意象,尚未从整体上形成系统研究。立足于戴叔伦诗歌本身,运用背景研究、社会文化和心理学等研究方法,本文从其诗歌最基本的构建元素——意象入手,来探讨戴叔伦诗歌意象的类型、组合方式,全面而系统地来诠释戴叔伦的诗歌,并由此归纳出戴叔伦诗歌意象的思想主旨:对孤独伤感的喟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精神家园的构建;另一方面,根据其意象的主体风格,深层挖掘戴叔伦诗歌意象的成因:社会政治、时代时风、人生经历、宗教文化和前人诗风的共同影响。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戴叔伦生平概述和诗歌意象界定
    二、戴叔伦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戴叔伦诗歌意象的类型和组合方式
    第一节 戴叔伦诗歌意象的类型
        一、戴叔伦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二、戴叔伦诗歌中的人文意象
    第二节 戴叔伦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
        一、并列式
        二、递进式
        三、对比式
第二章 戴叔伦诗歌意象的思想解读
    第一节 对孤独伤感的喟叹
    第二节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第三节 对精神家园的构建
第三章 戴叔伦诗歌主导意象成因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时代时风的影响
    第三节 人生经历的影响
    第四节 宗教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前人诗风的影响
        一、谢朓:意象静态化
        二、王维:“空”字意象群
结语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叔伦诗歌创作类型及风格浅析——兼论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J]. 董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5)
[2]戴叔伦“非进士出身”辨[J]. 王乐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唐代诗人戴叔伦山水田园诗研究[J]. 李福生.  大众文艺. 2010(11)
[4]论戴叔伦的仕隐与诗歌[J]. 赵红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戴叔伦诗歌意象新解[J]. 王乐为.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3)
[6]“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唐代诗人戴叔伦妇女诗研究[J]. 高中坡.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7]论意象的组合方式──承续与层递[J]. 陈满铭.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04)
[8]唐代诗人戴叔伦研究综述[J]. 高中坡,杨鹏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7)
[9]直而不逸 婉而多讽——戴叔伦《女耕田行》诗赏析[J]. 范新阳.  古典文学知识. 2006(04)
[10]戴叔伦若干诗作辨伪补正[J]. 王佃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中晚唐诗僧山水诗意象研究[D]. 刘云飞.湖北师范学院 2015
[2]“大历十才子”送别诗初探[D]. 叶卉.湖北师范学院 2015
[3]吴融诗歌意象探微[D]. 吴碧君.东南大学 2015
[4]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研究[D]. 赵二彩.山东大学 2013
[5]杜甫诗中的天文意象研究[D]. 段慧娟.河南大学 2013
[6]郑板桥诗歌意象研究[D]. 苏东泽.延边大学 2012
[7]温庭筠诗歌意象论[D]. 行丽丽.辽宁师范大学 2012
[8]白居易诗歌意象研究[D]. 傅艳华.陕西理工学院 2011
[9]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D]. 陈刚.苏州大学 2010
[10]韩偓诗歌意象研究[D]. 李静.辽宁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74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74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