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新诗的“现代派”嬗变:古典的与新潮的

发布时间:2022-10-03 20:09
  现代诗派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的现代诗派,从诗境、诗思、诗歌语言、艺术形式等多个方面发展新诗艺术,在推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上,表现出了更为主动与理性的接受趋向,以自身独特的创作追求促成中西诗艺的融合,建构出了具有民族时代特色的现代性诗歌。现代派诗歌的出现,使中国新诗在30年代中期发展到了成熟的境地,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基础与核心是象征主义,现代派诗人以其诗歌中的象征色彩而闻名。现代诗派对西方象征主义实施中国化改造,他们一方面从异域的诗学体系中汲取营养,面对西方诗歌强大的艺术影响力,中国现代派诗人以适应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条件为选择依据,辩证地吸收西方话语资源。另一方面,现代诗派在新诗创作中充分调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经验储备,浸染中国古典情愫。在双重经验交错的新起点上,现代派运用象征、意象等审美传达策略,将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联结,建构出了合乎理想的诗歌艺术,促成了新诗审美观念的现代化转型。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西经验:新诗的现代性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象征主义的本土化经验
    第二节 现代诗派的选择与试验
第二章 艺术形象:意象的改造与表达
    第一节 时空流转的意象之变
    第二节 含蓄朦胧的意境之美
    第三节 转向知性化的意象艺术
第三章 现代审美:“纯诗”化的创作理想
    第一节 关于“纯诗”的中西方渊源
    第二节 纯诗情绪流动的“音乐美”
    第三节 现代“纯诗”的审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早期中国新诗的本土化探索及其启示[J]. 张洁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2]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论[J]. 王锺陵.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1)
[3]论戴望舒诗中人称代词组合的象征意蕴[J]. 侯桂新.  东方论坛. 2009(04)
[4]读者批评空间与现代派文学——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读者研究[J]. 林强.  东方论坛. 2008(05)
[5]西方象征主义:象征的诗学勃兴[J]. 何林军,邓云晖.  中国文学研究. 2005(03)
[6]知性理论与新诗艺术方向的转变[J]. 李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7]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J]. 龙泉明.  文学评论. 2002(01)
[8]“反传统”的歌唱──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J]. 罗振亚.  文学评论. 2000(02)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 曹万生.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4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84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