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刘震云小说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4 16:12
  本文主要立足于《塔铺》《一地鸡毛》等“新写实小说”、《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新历史小说”与《一句顶一万句》等“说话系列小说”,以鲁迅等“五四”一脉作家的文学主张与作品作为参照,从语言风格、话语立场、叙事艺术以及批判色彩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此发现当代作家刘震云在新时期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绪论主要介绍刘震云的作品出版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其间着重对“五四新文学传统”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第一章从语言风格来看刘震云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本章从语言风格学入题,在分析“五四”时期胡适的“白话文学观”以及鲁迅等人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刘震云作品的语言特色,发现刘震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革新,革新主要体现在“风趣的白描”、“绕”与“陌生化”、无形的反讽等方面。第二章论述刘震云小说的话语立场。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五四”一代作家多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以精英的视角和心态书写“平民的生活”。反观刘震云的小说,其小说多以平民的视角和感知方式书写“平民的生活”。首先在小说文本表层,我们比较容易发现刘震云对民间言语、民间场景、民间意象等民间要素...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刘震云小说研究现状分析
    二、何谓“五四新文学传统”?
    三、论文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语言风格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
    第一节 风趣的白描
    第二节 “绕”与“陌生化”
    第三节 无形的反讽
第二章 从精英话语到民间话语
    第一节 民间之“象”
    第二节 民间之“质”
第三章 叙事艺术与策略的革新
    第一节 “喷空”的艺术
    第二节 “绕”的策略
第四章 暖色调的批判
    第一节 困境与救赎
    第二节 异化与真情
    第三节 死亡与新生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及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艺杂志》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 佘爱春.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历史变迁[J]. 张弓,张玉能.  社会科学战线. 2018(12)
[3]网络围观下的权力景观与话语狂欢——评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J]. 冯美.  中州大学学报. 2018(04)
[4]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格[J]. 刘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5]论新文学的自我批判传统[J]. 贺仲明.  学术研究. 2017(09)
[6]说理方式:假设性论证与假借性说服[J]. 谷振诣.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06)
[7]刘震云小说语言论[J]. 江南.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3)
[8]刘震云小说荒诞意识的生成和意义[J]. 贺仲明.  小说评论. 2015(03)
[9]“拧巴”与“绕”:生存伦理与语言逻辑的双重错位——刘震云小说主旨与风格探微[J]. 崔宗超.  小说评论. 2014(04)
[10]试论刘震云乡土小说中的多重意蕴[J]. 谢建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博士论文
[1]论延安文艺的现代性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D]. 张英芳.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刘震云小说论[D]. 冯庆华.南京大学 2013
[3]《东方杂志》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D]. 王勇.南开大学 2012
[4]南社文学活动与新文学发生研究[D]. 贺莹.河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D]. 杨洁.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刘震云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研究[D]. 乔恒博.长江大学 2018
[3]论刘震云小说中的平民意识[D]. 程丽.扬州大学 2017
[4]刘震云新世纪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 张引.河北大学 2017
[5]刘震云故乡书写研究[D]. 徐鹏鹏.河南师范大学 2017
[6]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荒诞叙事[D]. 李素芳.广西师范学院 2017
[7]刘震云小说互文性研究[D]. 杜丽娟.陕西理工学院 2016
[8]刘震云小说中的“失语者”研究[D]. 宋青青.扬州大学 2016
[9]论刘震云小说的权力批判[D]. 周朋.安徽大学 2016
[10]论刘震云“故乡系列”的历史叙事[D]. 章忠.福建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8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