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重构的图景:论“放翁体”的形成与流变

发布时间:2022-12-08 22:43
  "放翁体"一语首见于《瀛奎律髓》中。以忧怀国事为重要主题,意境雄阔,诗风悲健沉郁、明朗流畅,是今人对"放翁体"的流行定义。其实,"放翁体"的意涵在后世不尽相同。明清时期"放翁体"的主要特质或可概括为:题材上多流连光景的日常生活叙事,风格平熟清新,体裁以七律为主,并偏爱采用组诗形态,重在表现文人自适、尚闲的心态。这与后世陆诗选本的选诗倾向、时代审美风气的递嬗、诗坛风气导向及明清易代以来高压政治对文学领域的介入有所关联。"放翁体"内涵在后世重构的实质,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认知和选择加之于陆诗本身的结果。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J]. 蒋寅.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1)
[2]刘克庄与陆游杨万里诗歌的继承关系[J]. 张瑞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本文编号:3714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14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