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李渔《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2:40
  从“失语症”说起,从“说什么”到“怎么说”,选择《闲情偶寄》为代表,来展开对“言说方式”的具体探析,以图对当今文论界的“失语”焦虑,起到一定的“疗效”;又对文论话语之转化与重建,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实际上,“李渔《闲情偶寄》的言说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论题,为规避大而无当的学术风险,拟从特性、成因两方面阐发,不仅关注《闲情偶寄》“说什么”,更关注《闲情偶寄》“怎么说”以及“何以这样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深层主旨及蕴含。具体从五个部分展开阐释。 第一部分为引言。从“失语症”说起,确立研究论题,进而界定李渔、《闲情偶寄》、言说及言说方式为研究对象,并具体介绍了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的诗性呈现。李渔《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的诗性呈现,即遵循传统文论的规矩,但又能脱化规矩,即“从心所欲”但不“逾矩”,“不逾矩”又“从心所欲”,达到了古代文学艺术文论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最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语体和文体。在语句上表现为“立象以尽意”的象征性,在句段上表现为非时态的示意性,最终在语体上则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不可言...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论题的确立——从“失语症”说起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李渔与《闲情偶寄》
        1.2.2 言说方式与“诗性”
        1.2.3 李渔《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的诗性
    1.3 研究现状的梳理
    1.4 研究方法和意义
2 从心所欲不逾矩:《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的诗性呈现
    2.1 语体:“立象以尽意”
        2.1.1 饱含诗性的意象阐发
        2.1.2 “辞达语巧”
    2.2 文体:“因情立体”
        2.2.1 真景物真性情造就真境界
        2.2.2 贵“通变”——结构的诗性之“活”
        2.2.3 自由的诗性之“游”
3 言为心声:《闲情偶寄》诗性言说方式的心理成因
    3.1 “文,心学也”
    3.2 用心:言说切合着思维
    3.3 多元:观念规训着言说
        3.3.1 诗意的栖居----李渔《闲情偶寄》之休闲观
        3.3.2 “四期三戒”----李渔《闲情偶寄》之文艺观
        3.3.3 “综合”大成----李渔《闲情偶寄》之戏曲观
4 “化成天下”:《闲情偶寄》诗性言说方式的外在语境规训
    4.1 语境、文化与规训
    4.2 “文变染乎世情”:社会文化语境的规训
        4.2.1 时运世情:时代文化对李渔言说方式的影响
        4.2.2 家世生平:家庭文化对李渔言说方式的影响
    4.3 历史文化语境的规训
5 结语:言说反思——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俗情怀与民间趣味——清代戏曲品评观念论[J]. 梁晓萍.  中华戏曲. 2012(01)
[2]《闲情偶寄》对品质生活构建的启示[J]. 潘海颖.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李建中中国文论诗性特征研究蠡议[J]. 李锋.  天中学刊. 2012(01)
[4]中国文论“失语症”现状及“重建”的可能性[J]. 高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5]鸟瞰李渔——《李渔美学心解》序篇[J]. 杜书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向古人学习言说的方式——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为例[J]. 李春青.  北方论丛. 2009(03)
[7]文学批评的诗意表达——谈宇文所安的论文言说方式[J]. 蒋艳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8]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生成语境和主体用心[J]. 李建中,吴中胜.  江汉论坛. 2008(04)
[9]言说者的变迁——兼谈今日中国知识分子言说之可能性[J]. 李春青.  中国图书评论. 2007(06)
[10]文备众体: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J]. 李建中.  文艺研究. 2006(03)

博士论文
[1]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D]. 王苏生.山西师范大学 2014
[2]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 高源.山东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 谢晓兰.湖南科技大学 2012
[2]宗白华《艺境》的诗性言说方式探析[D]. 雷震.中南民族大学 2011
[3]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思想解读[D]. 赵鸽.四川师范大学 2010
[4]生命的言说[D]. 骈佳.天津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4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24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