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梅尧臣、苏舜钦边塞诗的角色想象与诗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2 15:03
  宋仁宗朝宋夏战争激起边塞诗的写作热潮。梅尧臣、苏舜钦尤具参与感,各以"通儒—幕僚""烈士—武将"两类虚构的"文化人格—政治角色"为中心将边塞诗汇成风格独特的文本系统。梅注《孙子》,欲入边幕,其边塞诗因幕僚思维和儒者认同,一则重视析理建策,关注幕僚群体,二则承载悲悯情怀和通儒理想。苏作边塞诗鉴于宋将无能,由烈士向慕导向武将想象,发扬中古边塞诗的抒情传统,形成公私话语的背反。梅顾虑儒者论兵,苏反思烈士人格,又可见政治文化的影响。梅、苏的边事书写不仅集中显示两人诗风的差异,亦标志宋代边塞诗形成自身特色,这表现为写作内容的现实指向、心态的时代性及范式革新。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从论兵儒者到“边幕僚佐”:作为边塞诗人的梅尧臣
二 苏舜钦边塞诗中的武将想象与烈士向慕
三 梅、苏边塞诗的意义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范仲淹的西北边塞诗作[J]. 诸葛忆兵.  古典文学知识. 2011(04)
[2]北宋中期文人谈兵社会风尚刍议[J]. 王军营,陈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宋代诗人笔下的宋夏战争题材诗歌论略[J]. 梅国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4]“文人论兵”与宋代兵学的发展[J]. 刘庆.  社会科学家. 1994(05)
[5]战士之歌和军幕文士之歌——从两种不同类型之作看盛唐边塞诗[J]. 余恕诚.  文学遗产. 1985(01)



本文编号:3730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30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