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三国人物在北宋词中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10:09
  北宋文人首次将三国题材引入“词”这一文学创作领域。所谓三国人物,指的是主要人生轨迹处在三国时期,或参与了三国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据笔者统计,北宋词中涉及三国人物及事典的作品有172首,相关人物共计52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有阮籍、嵇康、刘伶、周瑜、曹植、曹丕、孔融、何晏、曹操、阮咸等。北宋词中的三国人物主要集中在君主、辅弼、文士这三种类型。在对君主形象的阐释中,于曹操则展现了其复杂多变的个性特征,既有“雄”一面,也有“奸”的一面;对于孙权与刘备,则分别突出了其威勇过人的个性气质与志在天下的自觉担当。在对辅弼形象的阐释中,周瑜主要突出了其赏音顾曲的风流雅事;对诸葛亮则从智谋、功业、君臣关系等多个方面予以褒扬,塑造了完美无瑕的良臣典范。之于文士形象中的竹林七贤,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个性迥异、特点鲜明之处:嵇康、刘伶颓然而醉、嗜酒放达,阮籍、阮咸蔑视礼法、行为骇俗,向秀、王戎则重情适性、本真自然。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总体说来,北宋词人对文人雅士多有吟咏,而涉及各路英豪的词作数量却相对较少,并且关注较多的仍是三国英雄们的风流雅事、逸史趣闻。对于三国人物,北宋词更加侧重对其...

【文章页数】:124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三国人物”界定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第一节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概况
    第二节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一、君主形象——曹操、孙权、刘备
        二、辅弼形象——周瑜、诸葛亮
        三、文士形象——竹林七贤
第二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特点
    第一节 接受对象:多文人雅士,少英雄豪杰
    第二节 接受主题:多逸闻趣事,少征战历史
    第三节 接受角度:重个人气度,轻历史功绩
第三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目的
    第一节 点缀太平:宴饮游赏之乐
    第二节 自伤身世:仕途偃蹇之慨
    第三节 比拟他人:夸饰溢美之词
    第四节 抒写艳思:男欢女爱之情
    第五节 描摹物态:体物寄怀之语
第四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面貌之成因
    第一节 社会风气:崇尚享乐,宴饮成风
    第二节 政治局势:党争迭起,变动不居
    第三节 思想氛围:三教合流,佛老盛行
    第四节 词体特征:柔婉近情,漫抒心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北宋词中涉及三国人物词句情况统计表
    附录二:不同三国人物涉及词作情况统计表
    附录三:疑似北宋三国词句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34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34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