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杨绛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12:16
  杨绛在长达八十年的写作生涯中,笔触涉及文学创作、翻译、批评等多个领域并均有可观斩获,遗憾的是,大多数读者仅熟悉杨绛作家、翻译家的身份及其写译成果,对于其在批评领域的成就却不甚了解。然而,杨绛的文学批评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极具借鉴意义。她的文学批评是具有感悟力、经验性与个性化的的美学表达,是批评主体的人格、精神、情感渗入批评对象的真知灼见。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文本细读和梳理研究等文艺学的基本方法对杨绛的文学批评展开论述,试图挖掘杨绛的文学批评路数,对其批评特色及主体精神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除绪论和结束语外,本文共分为三章:1)杨绛文学批评的理念;2)杨绛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情;3)杨绛文学批评的具体表征。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创新之处及价值三方面进行阐释,证明本文存在的合理性。第一章,从“关于小说”——有“目的”的批评、以批评呈现“真实”两个方面简要概括杨绛文学批评的理念,形成笔者关于杨绛文学批评的初步印象。第二章,从“和光同尘”的批评之道、注入“痴气”的批评气质、“了解与欣赏”的批评态度三个方面论述杨绛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情。第三章,从批评的“...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和意义
    0.2 研究现状概述
    0.3 选题的创新之处及价值
1 杨绛文学批评的理念
    1.1 “关于小说”——有“目的”的批评
    1.2 以批评呈现“真实”
        1.2.1 坚守“自我的本真”
        1.2.2 挖掘“艺术的真谛”
2 杨绛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情
    2.1 “和光同尘”的批评之道
    2.2 注入“痴气”的批评气质
    2.3 “了解与欣赏”的批评态度
3 杨绛文学批评的具体表征
    3.1 批评的“尽量收受”
        3.1.1 批评视域:“取法经典,融贯中西”
        3.1.2 批评方法:“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3.1.3 批评的自觉:内容与形式的延续性
    3.2 批评与其创作、翻译的有机交织
        3.2.1 批评·创作·翻译的交集——喜剧性
        3.2.2 批评对创作的影响
        3.2.3 批评是对翻译工作的延续
    3.3 漫谈式批评文体
        3.3.1 多样化的文本形式
        3.3.2 雅俗共赏的语体境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44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44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