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文革叙事中的“口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02:50
  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政治性事件,“文革”在当代文学叙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作家选择将“文革”作为其叙事背景时,可以发现对于这个特殊的时期,一直有一个很稳定的因素存在于其中,就是带有“文革”特色的革命话语——口号。如果说当代文学是“文革”记忆的重要载体,那么“口号”就是串联文学与记忆的纽带。对于作家而言,“口号”的记忆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可以成为他们历史记忆的出发点,不同只是在于作家背后文化心理的区别;对于作品而言,“口号”作为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语言,有着强大的符号表意功能,它与日常语言之间形成的张力也构建出了“文革”题材文本的艺术表达。本文正是建立在作家的“文革”记忆之上,第一章首先阐释了口号的在文革叙事中的基本表达方式,将文革叙事中的“口号”分为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口号和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口号,具体而言,“口号”在文革叙事中常常以“大字报”和“革命歌曲”等载体呈现,它们是形式上的具化表现,又拥有着更为个性的表达特征。第二章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口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自然拥有能指与所指的表意功能。在文革叙事中,这种表意首先体现在符号的分节上,符号的不同形式会导致对象的不同分类,不...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概念界定
        1.“文革文学”与“文革叙事”
        2.“口号”及其所指
    四、理论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革叙事中“口号”的形式与载体
    第一节 “口号”的形式
        一、作为言语的口号
        二、作为文字的口号
    第二节 口号的载体
        一、大字报
        二、革命歌曲
第二章 文革叙事中“口号”的表意与功能
    第一节 口号的分节与身份等级
    第二节 口号的述真与自我表达
    第三节 口号的反讽与文本期待
第三章 时间之维下“口号”的意义指涉
    第一节 1976—1984:“口号”与“苦难的制造者”
    第二节 1985—1993:“口号”与“丑陋的中国人”
    第三节 1993年至今:个人化的口号
    第四节 隐匿的历史观:从“进化史观”到“存在处境”
第四章 空间之维下“口号”的权力规训
    第一节 公共空间:以“批斗会”介入
    第二节 私人空间:“全景敞视”下的“微观模型”
    第三节 身体空间:口号运行的起点与战场
    第四节 口号的空间阐释:有限的现实空间还是无限的符号空间?
第五章 “口号”书写策略与文化反思
    第一节 文学语言对日常语言的压制
    第二节 民间文化对政治文化的反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53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53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