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经·周颂》的宗教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4-06-11 05:40
  一个民族原初的宗教思想,往往构成其哲学的源脉。作为传承、记录周人礼乐祭祀文化的文本载体《周颂》,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包括周人探索人天关系、寻找改造社会秩序等。因此,厘清中国宗教哲学的思想理路,《周颂》的地位不可忽视,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全面的史料梳理与系统的哲学建构。为此,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运用二重证据法和宗教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了《周颂》中包含的“帝籍”(建构了周人与上帝的关联)、上帝、天命、礼乐等宗教哲学思想的内涵,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结构体系与逻辑关联。本文将《周颂》置于殷周之变的历史背景之下,揭示出:周人凭借其先祖“无此疆尔界”的农德恩泽创制了“帝籍之礼”以祭祀上帝,并将贯穿着籍礼的全部生产环节以礼乐的形式呈现于庙堂之上以寓教和传承。在“千亩籍田”的基础上,周人通过“五服制”建立了从诸夏到蛮夷信仰共同上帝的信仰圈。在殷周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周人将这一共同信仰的上帝,从殷人的“鬼”,转换为有道德意志的上帝,又最终转化为了无声无臭之天。周人将克商的胜利视为天命的呈现,武力征伐的背后体现的是对天命的膺承与敬畏。《周颂》作为周初制礼作乐的产物,其呈现的礼乐之境作为周人寓教于宗教的方...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帝籍——周人与上帝关系的确立
    第一节 武王作“帝籍”
        一、何谓“帝籍”
        二、周人在农事中与上帝的渊源
    第二节 作为王朝政典的“籍礼”诗篇
        一、“籍礼”相关诗篇的运用场景
        二、将“籍礼”呈现于宗庙的意义
    第三节 先王之大功——以“帝籍”为核心的五服制
第二章 殷、周“上帝”内涵的转化
    第一节 殷人之“上帝”
        一、商纣之不恭“上帝”
        二、商王与“上帝天神”的沟通方式
        三、殷人的“上帝天神”
    第二节 周人之“上帝”
        一、周人早期对“上帝”的理解
        二、周人对上帝的再认识——天
    第三节 功成之教——嗣王践阼之诗
第三章 天命通过周人的呈现
    第一节 《大武》乐章体现的殷周变革
        一、对春秋时代的影响
        二、大武篇次
        三、关于《乐记》“大武六成”说
    第二节 “大武”内涵
        一、武以向文
        二、文的本质在于对天命的敬畏
    第三节 以商为客
第四章 由“周颂”实现的礼乐教化
    第一节 “周颂”为礼乐之整体
        一、礼乐在本源上为一体
        二、“周颂”是礼乐之整体呈现
    第二节 礼乐之境——周人对天命的体认方式
        一、“周颂”——亲证神圣的礼乐之境
        二、神圣境界的发生
    第三节 由事神到教人
        一、事神中的教化
        二、礼乐之教的意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992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92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