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苏童作品的叙事张力——以《黄雀记》《妻妾成群》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13 22:07
  20世纪初叶,艾伦·退特创造性地将物理学概念“张力”移植到文学领域,经过诸多继承者的发展形成“张力论”,够洞悉文本内存在着繁复对立统一关系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在文本内呈现,也可以延伸至文本之外,影响读者的接受水平。我们观照该理论,可以丰富对该文本的解读,试剖析文学文本的运行机制,文学空间、审美空间的展开和维持方式,评价叙事水平。本文认为,在解读《黄雀记》过程中可意识到其中存在着上述对立统一的张力关系,故尝试以该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回溯早期作品《妻妾成群》时,发现也存在类似的张力特质。观照此理论发现,苏童在早期作品已体现其日后长期坚持创作的主题、模式,展露出他文学世界的框架。苏童在写作中的确大规模地以张力思维思考、谋篇布局,积极营造鸿沟这种形式,并用此控制叙事走向,形成并维持叙事张力。这样高水平的张力支撑了他的文学世界,扩大其外延与内涵。这两部作品中,鸿沟的制造与产生多由女性角色发起,张力在女性角色身上得以具象化展现,成为了各股张力的枢纽。因此苏童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丰满厚重,均凌驾于其男性之上,推动了叙事的前进。他观照女性人物在男性话语权构建的世界里的抗争和反应,这些又反...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现状
        0.2.1 意象与隐喻的研究
        0.2.2 苏童创作题材及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0.2.3 苏童作品的叙事理论研究
第一章 写作张力思维及其适用性
    1.1 文学中张力概念的引入及重要性
    1.2 使用张力分析方法分析苏童作品的适用性
    1.3 叙事张力的基本概念
        1.3.1 写作张力思维
        1.3.2 张力质、张力基础与张力因素
        1.3.3 鸿沟
        1.3.4 叙事的材质
第二章 结构和视角构建高维度的张力
    2.1 接力式结构,保持张力延绵不绝
    2.2 将张力延伸至文字世界之外
        2.3.1 红脸婴儿是宝润命运的再现
        2.3.2 文竹将成为下一个颂莲
    2.3 非全知视角结合隐性叙述,维持张力生存空间
第三章 利用“鸿沟”的形式和配角人物的设置构建张力文字世界
    3.1 从开篇就统领全局的张力思维
    3.2 积极营造鸿沟,让张力充满整个文字世界
        3.2.1 白小姐的诬告
        3.2.2 颂莲被引枯井
        3.2.3 评价鸿沟是否妥当构建的标准
    3.3 配角人物身份设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93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93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