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0 20:07

  本文关键词:厉鹗文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年

厉鹗文学思想研究

范梦姣  

【摘要】:厉鹗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论著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对于厉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于厉鹗诗作的具体分析,研究厉鹗诗歌的特点;二、全面把握厉鹗词学思想的基础之上,考察厉鹗词作的审美风格,三、理清浙派的发展脉络,探求厉鹗与浙派的关系。对于厉鹗文学思想的研究,则有较大的空间。厉鹗对文学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词论和诗论中,虽然厉鹗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论著,但散见于他的序跋文章以及论词诗中的诗学思想却是比较丰富的。本文立足于厉鹗诗论和词论的文本细读,尝试全面地对厉鹗的文学思想作出论述,并考察了厉鹗文学思想的渊源和影响。首先是厉鹗的文学史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厉鹗对于文学作品源流的探讨,集中表现为考察词的起源和诗歌的传播;二是厉鹗对于特定文学时代文学作品的态度,大体上表现为宗宋,诗史观上宗宋调而不废唐音,词史观上是要兼取南北宋词;第二,厉鹗的文学主体论。厉鹗对文学创作主体的讨论主要体现在重视作者的修养和个性。作者的修养方面,厉鹗着重于情感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个人的学识修养,认为作者学识丰富与否会极大地影响到作品的优劣。而在论及作者的个性方面,则追求主体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统一。最后是他的风格论。厉鹗对于风格的观点和看法,主要表现为他对“清”和“雅”两个风格范畴的阐释上。尚“清”体现为诗歌“清寒”论和对词之“清空”说的深化,而崇“雅”的目的是去俗,求“雅”的两条路径是讲求内容之正和声律之和谐,这两个风格范畴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厉鹗的文学观念。由此可知,厉鹗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文学见解,其文学思想是通达、理性的。探索厉鹗文学的思想,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清代文学批评发展的状况的了解,以至于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历程的清晰把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道济;从《论词绝句》看厉鹗论词“雅正”说[J];黄冈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2 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J];江汉论坛;2006年05期

3 周潇;厉鹗词论之创见及浙派词学旨归[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范三畏;试谈厉鹗论词绝句[J];社科纵横;1995年01期

5 刘世南;厉鹗与浙派[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6 方盛良;;樊榭词新论[J];文学遗产;2007年03期

7 胡建次;中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王伟勇;薛乃文;;综论词的起源(上)[J];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03期

9 方盛良;;《樊榭山房集》集外词跋五则[J];文献;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论宣鼎《夜雨秋灯录》对《情史》的承续和创新[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杜丽萍;;秦七黄九谪居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晓宁;;稼轩词题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胡可先;;《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薛泉;娱宾遣兴的词体观念与宋人词选的兴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开春;南宋的雅词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清华;;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论王维辋川山水诗的艺术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黄海涛;孙建民;;明清时期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探析[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爱平;;略论全祖望对黄宗羲学行的表彰与传承[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王述尧;;《后村长短句》中刘克庄的后期词研究[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欧明俊;陈堃;;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尊明;;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符继成;走向南宋:“贺周”词与北宋后期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解光书;唐顺之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成松柳;陈江雄;;“隋唐燕乐”的不同系统与词的起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高建中;略论樊榭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张高鑫;;从唐代酒令探讨词之起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3期

4 鲁竹;从厉鹗对周邦彦的接受看其词的创作[J];中国诗歌研究;2003年00期

5 罗艳婷;当代关于词之起源研究综述[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刘尊明;;20世纪词的起源研究述略[J];文史知识;2000年12期

7 李昌集;;词之起源:一个千年学案的当代反思[J];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8 刘尊明;词起源于民间再阐释[J];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宗涛;介绍厉鹗的两首佚诗[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2 范三畏;试谈厉鹗论词绝句[J];社科纵横;1995年01期

3 周潇;华衮上的补丁——樊榭词内容初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田晓春;语言·主题·审美——厉鹗诗特质抉要[J];社科纵横;1998年01期

5 谢海林;;厉鹗《樊榭山房集》佚文一通[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2期

6 柯贞金;谭新红;;厉鹗词学研究综述[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5期

7 鲁竹;从厉鹗对周邦彦的接受看其词的创作[J];中国诗歌研究;2004年00期

8 周潇;厉鹗词论之创见及浙派词学旨归[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英志;厉鹗山水诗特点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段春旭;论厉鹗的散曲[J];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福康;[N];文汇报;2003年

2 王若;[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南炳文;[N];天津日报;2004年

4 陈恭悦;[N];中国商报;2003年

5 余大庆 扬州市委党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朱万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商与明清文学”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平志军;钱载诗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范梦姣;厉鹗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燕;乾坤清气总归诗[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小恒;厉鹗的文学思想与诗词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颜晓;《玉台书史》校补[D];吉林大学;2013年

6 朱曙辉;清代浙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王丽娟;“扬州二马”文学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潘卫卫;诗纪事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梁素;寂寥抱冬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娟;《凤林书院草堂诗馀》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厉鹗文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7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