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6-09-21 09:24

  本文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论文发表 >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日期: 2015-01-22 发布:  

  2014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7期

  【摘 要】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缺点,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内科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4-01
  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称为过程评价,是由哈弗大学评价家斯克里分在1967年提出的概念,形成性评价体系最初属于教育评价体系,现针对内科护理进行改进,以适应内科护理[1]。笔者针对目前内科护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加以运用,效果良好,先做如下报告。
  1 理论基础和原则
  1.1 理论基础
  1.1.1 评价理论
  评价分为三种,即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以促进评价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为根本目的。
  1.1.2 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在内科护理中正确树立患者观,以患者为第一位,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1.1.3 建构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由皮亚杰提出,该理论以患者为主体,通过患者主动探索和护理人员共同努力,构建新的护理策略。
  1.2 构建原则
  1.2.1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性保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所以科学性原则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2.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既能够覆盖整个护理过程,同时保证体现内科护理的专业特色。
  1.2.3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反馈,修正护理策略。
  1.2.4 可行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本着易于实现的原则,也就是可行性原则。
  2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
  2.1.1 任务导向型护理过程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应以任务导向进行护理,同时通过与患者沟通,再把护理与患者自我护理相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如果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势必会使护理与自我护理脱节。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国外已经引起重视,在国内应用尚浅,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对“现在”和“将来”的护理进行修正,以改进促进护理。对比终结性评价体系,终结性评价体系的劣势就是评价滞后,不能很好的促进“现在”的护理,经验的总结也晚于形成性评价体系[2]。
  2.1.2任务(工作)导向提高护理意识
  通过任务(工作)导向,使患者融入到护理与被护理的角色中,促进内科护理与患者自我护理的融合。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同时也让患者自己感受到自身状况的恢复,这样直接的感受护理的效果可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决心。这样的护理过程相当于为患者树立一个个隐性目标,并且让患者感受到自身状况的恢复,提高治疗信心。
  2.1.3 提高患者对自我护理的认识
  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患者对自我护理的认识,从而使患者对护理过程有自己的理解,从而配合护理工作。
  2.2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组成
  2.2.1 患者自我评价及家属对患者评价
  患者自我评价包括患者对护理积极性、护理的认识及护理效果效果的评价;家属对患者的评价包括自我护理任务的完成、护理认识程度等。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时,患者的自我评价及患者家属的评价十分重要,通过该评价,护理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患者在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3]。
  2.2.2 护理人员评价
  护理人员评价主要通过定期评价和病情分析评价进行总结。护理人员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因为护理人员不在的时候很难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在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意义
  内科护理学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效果。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不只是为了评价护理的效果,同时也对提高自我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可以为护理人员和患者反映直观的护理效果,更容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快速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效果。
  3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3.1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1 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因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所评价的对象是人的活动,故存在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直接导致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患者自身感受确定不够准确,所以在自我评价和家属评价中难免出现评价失误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从而保证评价分数的客观性。
  3.1.2 评价指标过多
  目前评价指标过多,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护理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若长期实行,势必需要改进。
  3.2 改进策略
  3.2.1 改善护理环境
  现行护理模式存在患者多、护士少的弊端,这与我国护理工作者相对较少有直接关系,故在护理中难以快速、实时、客观的给出评价。在内科护理中,可通过调整岗位增加护理人员的措施保证护理效果和数据的客观性。
  3.2.2 提高对形成性评价体系认识
  提高患者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认识,首先需要患者客观认识评价的意义,以保证评价分数的真实性,从最基础层面保证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提高护理人员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认识,做到以患者为本,针对患者特点,调整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医院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认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考核。
  3.2.3 全面形成性评价体系
  保证所有环节全面执行形成性评价体系,切实做到因人而异,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4 结语
  现代护理模式正在从传统护理向全方位护理转变,而内科护理尤其重视护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故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意义深远。内科护理过程中构建和应用基于护理任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果。由于目前我国护理环境及患者认知的不足,全面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社会和医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宣传,以保证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余惠琴,陈岚.护理实训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1,05(13):216-218.
  [2] 胡艳琼,陈先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2,03(01):62-63.
  [3] 李丹,连海峰,颜琬华.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医学,2012,25(26):5598-5600.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19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