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穴位埋线治疗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4 10:22

  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和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SD)两大类。PD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痛及腰骶部,笔耕文化传播,而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SD则是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小腹疼痛。痛经发作时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增加,剧痛时可发生虚脱甚至昏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1~2 d,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中医认为痛经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故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气血瘀滞型、寒湿凝滞型、肝郁湿热型、气血亏虚型以及肝肾亏损型。我科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l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将2012年11月一2013年11月到我科因原发性痛经就诊的未育女性患者65例纳入本研究。

 

  年龄15~34岁,病程半年至12年。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1例。研究对象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符合《妇产科学3(2008,第7版)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的诊断标准口 ]。

 

  诊断要点: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1.3 治疗方案实验组:于月经前3 d对关元、子宫、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连续3个月经周期对上述穴位进行埋线,间隔1个月经周期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将可吸收外科缝线放入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缝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云南白药创可贴,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口服乌鸡白凤丸(北京同仁堂),每次1丸,2次/d,经前6 d开始服用,6 d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1.4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所制定的痛经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疼痛程度的评价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VAS卡中心为刻有数字的10 cm长线,上有可滑动的游标,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最剧烈的疼痛”(1O)。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将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Graph Pad Prism 5.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在埋线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实验组治愈、有效共31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有效共25例,总有效率为8O.7%。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痛经的病因比较复杂,多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异常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机不外是气血运行不畅。我科在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筛选优化腧穴,选出疗效较佳的关元、子宫、三阴交,进行埋线治疗。

 

  关元穴,小肠募,三阴任脉之会,元气之关会也,为女子蓄血之处,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补关元可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泻关元可行气通瘀、散寒止痛,关元为临床常用穴,实验研究证实关元穴对垂体一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子宫穴,经外穴名,出自《针灸大全》。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调经理气,升提下陷。三阴交,足三阴交会穴,具有调理冲任,补益气血之功。痛经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针关元穴、子宫穴、三阴交穴可达到调理气血,止痛之效。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上述筛选出的穴位进行埋线治疗,通过对外科缝线的吸收而达到持续刺激穴位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埋线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复发率低,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